割草机对苜蓿地土壤压实的试验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nli8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苜蓿作为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大、利用价值最高的优质牧草,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苜蓿收获的割、搂、捆、运等环节逐步实现机械化,割草机、打捆机和运输车在整个种植期6~8年内,将进地54~72次,且整个种植期内土壤不再耕作,不断加剧了苜蓿地的土壤压实。割草机是苜蓿机械化收获中最主要的机械。收割时,割草机首先进地作业,对土壤施压,加之轮胎接地压力较大,整个收获期内碾压轨迹重复率高,因此,割草机对土壤的压实作用较其它后续作业机械更为凸现。为此,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割草机对苜蓿地进行土壤压实试验,研究其对土壤物理性状和苜蓿生育产量的影响;探究土壤压实与苜蓿生物量变化的相关性及土壤压实与农业土壤应力状态的关系;建立适合于我国苜蓿地土壤压实的预测模型;为机械化苜蓿收获工艺的合理运行和苜蓿机械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之鉴。采用纽荷兰HW320自走式割草压扁机压地1~10遍,依次测定不同深度上的土壤体积密度、硬度、孔隙度、三相比、透水性等指标的变化及其每次压实后苜蓿产量的变化;研究了土壤压实和苜蓿产量之间的关系,验证了Emmanuel C模型对土壤压实预测效果和精度;引用压实系数的概念,给出了土壤体积密度与土壤压实系数的关系;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土壤压实对农业土壤应力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割草机压实使:①体积密度表土增加了17.29%,30cm处土层增加了4.16%,30cm以下土层基本不增加。②孔隙度表层降低了14%,底层降低了11%。③10cm以上的土层硬度受压实影响大,表土硬度增至碾压前的3.7倍,碾压使上层土壤硬度逐渐接近或超过犁底层硬度。④固相率表土增加了29%,底层增加了0.47%,气相率10~20cm土层降幅为55.7%,其它土层降幅在17.6%~27.7%之间。⑤液相率10~20cm土层增加17.6%,其它土层增加不明显。⑥透水性对压实影响反映最为敏感,压实后透水性骤降。2.10次压实使每公顷苜蓿年损失干草4464kg。压实层的土壤体积密度、硬度与苜蓿产量成负相关,可用二次方程表达。3. Emmanuel C土壤压实模型对试验土壤(中壤土)苜蓿地0~20cm土壤压实的预测效果较好。压实系数可将土壤压实与苜蓿产量有机地结合,较好地反映了土壤压实对苜蓿产量的影响。4.第1次压实对土壤应力和位移影响最大,土壤应力最大部位出现在表层下5~8cm处,30cm以下土壤应力变化不明显,1次压实和7次压实后0~30cm土壤轴向压缩量分别为10次压实后的72.8%和95.2%,9次压缩后试验土壤压缩失效;压实后各部位应力分布不平衡,轮辙中线以下应力大于边缘应力,沿地表土-机接触面向下,压实对土壤应力影响范围逐渐扩大;接地压力越小,达到同样压实效果所需要的压实次数越多,0~30cm土壤压缩量与接地压力成抛物线关系,与压实次数N的对数lgN成正比。
其他文献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番茄作为一种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解决番茄采摘劳动力紧缺的状况,进一步实现番茄的机械化采收,论文对番茄收获机核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是当前我国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
报纸
<正> 欧洲在工程陶瓷研究的质量和范围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于陶瓷工作者来说,了解一下欧洲人这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这一研究及其组织机构非常复杂,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绿色能源的合理使用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地热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能源便利。本文将针对广东省茂名市
为了解河南省猪瘟病毒近2年的分子特征及变异情况,本试验使RT-PCR方法从猪瘟病料中获得了5株猪瘟病毒的E2基因全序列和其中10株E0基因全序列,并对猪瘟病毒阳性样品的E2和E0基
近些年来,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综述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以及玉米秸秆皮瓤叶分离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玉米秸秆
<正>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不少的朋友对于无线路由器已经不会陌生,但是在办公室或企业,在使用无线网络的时候通常会碰到信号不稳定、信号覆盖范围不足等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使
网络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个新概念,是信息经济的别称,其因受信息网络影响而形成诸多特点。本文就沈阳经济区的形成,对
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汇聚的时代。信息、电子、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不断推进和融合,不仅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新竞争格局的形成,也使企业传统
纤维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大分子,在现实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技术和利用效率限制了纤维素的价值和效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学者通过传统方法,原生质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