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满足高龄、失能、慢性病老人的“医”、“养”需求,了解、掌握和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发展,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已经试点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南京地区两所养老机构的医生、护士、护工的基本情况、稳定性及入住者的满意度;在还未正式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徐州市、南通市、常州市、泰州市等多地,对老年人及中青年人养老意愿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居民养老现状及养老意愿,并大力宣传、发展“医养结合”模式。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江苏省推广的可行性,提出优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开展“医养结合”相关研究提供指导,以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更好、更快的发展。方法: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运用Noteexpress3.0文献管理软件和Excel 2007、SPSS20.0软件,对国内10年间发表的505篇“医养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对84例南京市晨光医院康复护理中心和168例欢乐时光老年公寓的医护工人员及老年入住者进行深入访谈及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应用方便随机抽样,在医院老年科和居民区对徐州、南通、常州、泰州地区共676例(30岁-92岁)老年人及其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Epidata3.1录入并利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分层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得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备受关注,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量性、质性研究不足,研究人员结构松散,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不足。(2)南京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入住者患有多种疾病且多为高龄老人,南京市晨光医院康复护理中心入住者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总体满意度为95.0%,其中对收费、医生的服务及技术的满意度均高于总体满意度(P<0.05),医护人员较好的稳定性是“医养结合”模式得以有效推行的基础和保障;对伙食、护工的满意度低于总体满意度(P<0.05),护工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入住者对南京市秦淮区欢乐时光老年公寓的总体满意度为91%,对护工的满意度相对较高。(3)对南通、泰州、常州地区部分居民养老意愿的调查发现,随着我省南北经济差异的增大,机构养老意愿也存在显著差异。(4)江苏最北边的徐州地区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率总体偏低,87.12%表示从未听说或只是听说但不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养老意愿及费用标准与经济因素在0.05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居住地、子女数量、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是中青年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期待很高的相关因素。结论:两所养老机构入住者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满意度较高,该模式是应对当前我省人口老龄化特别是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长久之策,具备在江苏省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存在政策不健全、护理人员短缺等困境。为有利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省更好地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政府主导,各市因地制宜,加强“医养结合”政策研究。由于我省存在明显的南北经济差,且老年群体中也存在经济状况差且参差不齐的问题,故我省应根据具体的区域状况,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大力宣传、发展“医养结合”,以满足高龄、失能、慢性病老人的“医”、“养”需求。(2)着重加强老年健康人才培养及护工队伍建设,确保“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3)推进老年共病研究,加强老人健康管理,减少失能发生率。(4)中青年居民日后社会养老趋势明显,深入了解中青年居民的“医养结合”养老意愿与需求对政府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日后以更主动、积极的态度应对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难题。(5)提高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的基金支持度。相关领域专家及科研人员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以调查分析研究,尤其是干预对照研究为主的量性研究和侧重于探讨事物本质的质性研究,并制定标准化的研究内容以规范干预措施。(6)统筹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策略。在全面掌握我省省情及各市市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快完善城乡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融入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将失能人群养老和健康人群助老相结合,最终实现健康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