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载体,同时作为一种宗教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逐渐深入到了中国社会的不同层面。根据三自教会2000年的估计,中国现有注册在户的基督徒大约为两千万人,其中包括了农民、工人、商人、知识分子等各各层面。然而,处于中国政府的三自教会之外的基督徒更是人数众多。在作为中国国家建设精英阶层的大学生们之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基督徒。就北京地区的各高校而言,基督教聚会点的数量是与高校数量成正比的,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存在有以本校学生为主的大学生基督徒聚会点,发展人数多的甚至会在同一所学校之中存在两至三个甚至更多的聚会点。笔者以城市为“田野”,以北京的某些大学的基督教聚会点以及这里的信徒们为研究对象,以宗教社会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为调研手段,以宗教经济学的某些观点为理论依据,对他们的宗教信仰情况进行了较长期调查,参加了多个基督教团契和家庭教会的聚会活动,亲身感受了大学生基督教信徒们的宗教生活。本文从宏观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中,笔者开篇介绍了宗教社会学的特点和发展情况以及对被称为宗教社会学的“新范式”——罗德尼·斯达克的宗教经济学的一些观点,继而阐述了美国普度大学杨风岗教授提出的“宗教三色市场理论”。以“三色市场理论”中提到的“宗教灰色市场”而言,笔者的调研正是属于该范畴。在论文的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章)中,阐述了基督教家庭教会之所以存在的两个依据。其一来自于基督教信徒们创建和发展教会的神学理论层面的依据;其二,通过对家庭教会历史的阐述、从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的关系这一现实依据入手,介绍了北京宗教灰色市场的整体情况。第三部分(第三章)是全篇论文的核心,笔者以“家”一词贯穿本章的始末,介绍大学生基督徒聚会点如何形成、其如何建构以及成员的角色扮演情况、聚会点中的宗教活动方式和信教之后对这些大学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该部分包含了笔者调研的所有成果,是认识大学生基督徒以及他们所在的基督教聚会点的关键资料。最后一章作为结论,提出了笔者对于大学生的信教原因和信教方式的分析、对杨凤岗教授提出的“宗教三色市场理论”的反思以及对宗教的本质和未来等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