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本质特征,内在地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要旨,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均有着全局性的指导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经济基础。但是,在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如何公平分配蛋糕的问题日益凸显。如果现实中贫富差距不仅未能缩小,反而有不断拉大趋势的话,那么这将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社会矛盾冲突与仇恨的种子。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避免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因此,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重新阐释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四个部分阐述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第一部分阐述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背景,邓小平共富思想吸收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大同”思想,也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同时也吸取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益的经验教训。第二部分论述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内容,阐述了共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及共富的实现基础。共同富裕是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统一,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现出共富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而不应是同时同步富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追求同时同步富裕所导致的将是共同贫穷。共同富裕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式,在以往的社会中没有实现,而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主导地位成为现代化建设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三部分分析了共同富裕实现在当代所面临的问题——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有许多方面的表现,本文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个人收入之间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入手,并阐述贫富差距所造成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对解决贫富分化的方法进行了些有益的探讨。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制度基础,因此在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并在社会分配方式及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只有在一个良性的经济发展体系中才能最终推动中国社会向共同富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