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应变及非同步性运动,探讨VVI检测心肌缺血及非同步性运动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收集50例临床中可疑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之前,对所有病人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后,采集左室心尖四腔心、二腔心、三腔心长轴切面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短轴水平切面连续动态二维图像,进入VVI软件后台分析处理。获得并平均16个心肌节段纵向、径向、周向收缩早期应变峰值,收缩期应变峰值及收缩后收缩应变指数作为整体应变参数。计算出16节段心肌纵向、径向、周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并用心动周期时间校正,16节段心肌纵向、径向、周向应变延迟指数作为非同步化运动参数。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组以及非冠心病组(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冠心病组再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2支)。 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整体纵向收缩早期应变峰值、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组明显减低,整体纵向收缩后收缩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纵向收缩早期应变峰值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78,较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及整体纵向收缩后收缩指数高(后两者分别为0.69、0.72)。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周向、径向整体收缩期应变峰值降低,整体收缩后收缩指数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病人16个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校正标准差与16节段纵向应变延迟指数大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节段周向、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校正标准差与16节段周向、径向应变延迟指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冠心病组再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2支),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校正标准差与16节段纵向应变延迟指数随病变支数增多而增大,多支病变组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校正标准差与16节段纵向应变延迟指数大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VVI研究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应变及非同步性运动各参数中,纵向参数可有效区分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对径向、周向参数更敏感,其中,整体纵向收缩早期应变峰值ROC曲线下面积较大,对检测射血分数正常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具有一定意义。 2.VVI可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的非同步行运动。VVI中的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校正标准差与纵向应变延迟指数均可检测出冠心病患者心肌纵向非同步性运动,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纵向应变延迟指数与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校正标准差均升高,心肌纵向运动的非同步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