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及当代启示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思奇通过创作《大众哲学》一书开启了其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理论贡献,也对我们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首先从中国社会实践需要大众化以及时代需要民族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两方面背景分析了艾思奇对大众化探索的原因;进而从进步思想的耳濡目染、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关注民族苦难的情怀三个方面探析艾思奇致力于大众化的影响因素,正是这些影响因素使艾思奇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进步性,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在此基础上,阐述艾思奇探索大众化的实践历程的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重点。  在总体理清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探索的背景、影响因素及阶段基础上,重点以《大众哲学》为基础论述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首先,对《大众哲学》的创造背景、文本思路进行梳理,指出《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作通俗化的典范,也是艾思奇历史地位的奠基石;其次,总结艾思奇对大众化探索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受众范围,二是拉近哲学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三是丰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内涵;最后,论述了艾思奇对大众化探索的四个方法论特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学理与通俗相结合、科学与时代相结合,这些方法论特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直到今天仍然绽放着耀眼的光辉。  当前的大众化需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把握好大众化的三个基本原则:一要彰显大众化的科学性,二要凸显大众化的现实性,三要注重大众化的群众性。大众化需要坚持正确的原则,但原则仍然是抽象的理论,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把原则具体化,从而切实地推进大众化;一大众化要保持对时代问题的积极回应,二大众化要提高哲学工作者的理论素质,三大众化要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四大众化要营造自觉学用的良好氛围。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艾思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和方法论运用的炉火纯青;作为人民思想家,他忧国忧民的大众情怀仍然是我们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既要敢于理直气壮地肯定其科学的方法论,又要善于拉近它同人民群众的距离,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才能被人们真正理解认同,才能凝聚广大民众的力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