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休闲社会的归园田居——可宿型市民农园设计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村和农业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由于我国城市化飞速进程中日益暴露出来的人口密集、道路拥挤、空气污染、生活工作负荷过重、食品安全等种种问题,城市居民越发渴望在自然环境中得到释放与缓解。休闲农业项目得以迅速发展,功能也根据市场需求由最初的单一观光转为多样化,并逐步步入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至今的最高租赁阶段产物—市民农园,即农民提供耕地并帮助种植管理,由城市市民出资认购,为市民在闲暇时段提供农作体验、娱乐、学习、度假等活动的私人农园,这也印证了在杜马哲迪尔的《面向休闲社会》中提及的休闲是向着崇尚“个人发展”这一高阶段发展的观点。市民农园在有着浓厚田园情结的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强劲,就是否提供休憩用的建筑载体分为可宿和不可宿两种类型,本文讨论的即可宿型市民农园。  我国市民农园虽然发展迅猛,但相对于发展成熟有着完善体制规范的发达国家仍然还处于雏形阶段。目前我国对市民农园的概念和发展模式的研究也较泛泛,且已有的理论大多属于农业、景观、经济管理等领域,在建设方面相对匮乏,针对于可宿型的市民农园研究更是稀缺。鉴于目前市场的迫切需求和其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价值越发突显,有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类似的产品,但由于缺乏规划设计指导和规范出现了影响我国可宿型市民农园的健康有序发展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对可宿型市民农园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突显出来。因此本文便站在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角度来探索我国可宿型市民农园的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建议。首先通过就市民农园发展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对其发展概况进行综述和整理分析,总结出可宿型市民农园的建设要素,并结合各国的实际案例和问卷调查来分析可宿型市民农园的设计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市场需求和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在规划和建筑上的设计策略,并将其运用于玉峰山青麦休闲农庄这一实际案例的设计指导中。  对可宿型市民农园的研究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市民对于休闲农业的需求问题,保证我国可宿型市民农园健康有序的发展,也弥补其在规划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  空缺。当然市民农园的发展模式多样,本文重点探索市民农园的一种利于“个人发展”的绿色度假生活模式,相信以后一定有更多领域参与到我国市民农园的研究中来,也期待更多元、更广泛的发展模式出现。
其他文献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建筑运用高科技、高技术手段的同时,也日益重视人的体验感受、心理行为需求。而面对医院环境拥挤嘈杂、“看病难看病贵”、三长一短等层出不穷的就诊问
学位
中国传统民居是我国一笔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传统“天人合一”建筑哲理思想的影响下,适应当地气候和其它自然条件的有机产物,它的生成、演变和发展,是人们长期
随着2012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出现拐点,预示着依靠劳动力贡献的人口红利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城镇化进程已出现明显放缓的趋势,未来一个时期城乡规划
本文是一篇关于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模式建构的文章,研究对象是街廓,并将街廓尺度、街廓结构和街道宽度纳入同一个模式系统中进行研究。 本文采取描述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理论
城中村的存在是社会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我国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扩张,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化社会体制,城市外来人口和廉价住房需求的激增是促使城
现阶段中国的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比起发达国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我国还面临着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严重问题,虽然出现了大量的养老机构,但根据调查表明只有1.16%的老人愿意
徽州位于安徽南部,新安江上游,是徽剧的发祥地,自古就有戏曲演出的传统。明清时期,徽州的戏曲文化非常兴盛,特别是明末清初形成的徽剧更是遍及全国,最后成为近代京剧艺术的主
城市更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上海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问历经了几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更新以政府筹措为主,是一种“自上而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需求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满足了基本的吃、住、行生理需求以后,人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