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态多孔框架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ed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其高能量密度、原料廉价易得、环境友好等优势,锂-硫电池被认为是理想的新一代二次电池。在锂-硫电池的放电过程中,硫正极被还原为可溶性长链多硫化锂,并进一步被还原为不溶性的短链多硫化锂和最终放电产物硫化锂。在充电过程中,放电产物发生相反的过程,最终被氧化为单质硫。由于可溶性多硫化锂溶解在电解质中,能够移动穿过电池隔膜到达锂负极,产生不导电的硫化锂沉积,一方面造成了活性硫的损耗,一方面阻碍了锂负极的反应活性,使锂-硫电池的充放电容量迅速降低,电池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寻找合适的功能性材料用以抑制多硫化锂
其他文献
农业害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目前化学杀虫剂仍是防治农业害虫的重要手段。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产生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高效低毒的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及增产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商品化开发最成功的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由于产量低、结构复杂、合成途径不清晰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和推广。研究、揭示印楝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对于构建印楝素异源生物合成平台,实现印楝素的异源生物
学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发,我国小麦生育后期,易遭受到高温胁迫。高温胁迫会加速小麦的衰老进程进而引起早衰,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因此,实时监测小麦叶片衰老状况,并据此对小麦的早衰程度进行精确诊断,是采取高温胁迫应对措施的依据和评估产量品质损失的基础。本研究利用人工气候室温度控制试验,模拟小麦花后遭遇不同程度高温胁迫的情景,获取连续4年5个高温水平和3个高温持续时间处理下两个小麦品种旗叶
学位
人类对于农药的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农药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古人对于农药的利用仅局限于某些天然有毒植物以及矿物质,方法单一且可选择性很少,直到近现代化工出现后,人类才逐渐拉开了大规模使用农药的序幕。自德国化学家Schrader于1937年首次发现具有杀虫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开始,有机磷农药历经80多年发展,其品种几乎遍及了农药的所有领域,开发的农药超过300多种,代表性的品种有:杀虫
学位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碳汇显著影响气候变化,准确估计陆地碳汇以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陆面模型是模拟陆表过程和碳循环的重要工具,但不同的陆面模型对于碳汇的模拟和预测结果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气候变化情景尤其是CO_2浓度升高时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陆面模型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β,也称CO_2施肥效应)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关键陆表碳循环过程的分析明确不确定性
学位
抗生素抗性的高频出现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高度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认为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环境选择性来源于畜禽养殖过程中过量使用而导致的抗生素或金属残留。在本研究中,我们针对三个商业化家禽养殖场进行研究,比较了与ARGs相关的抗生素和金属残留的共存模式。另外,我们还验证了一种使用LC-MS/MS测定抗生素浓度的方法。1.优化并验证了一种同时萃取和纯化的方法即串联四重质谱(LC-MS/MS
学位
根据李比希的植物营养学说,土壤中的养分被作物吸收后,地力减弱,需要补充新的养分,保证作物生长需求。肥料对作物的增产至关重要,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肥料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土壤,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亟需改变传统施肥模式,实现肥料的精准施用。我国淡水资源短缺,节水灌溉,节水省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迎来发展机遇。水溶肥料,作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配套产品,绿色环保,符合国家
学位
西维因(Carbaryl,1-萘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害虫防治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由于西维因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对人类和生态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8年欧盟化学药品审查委员会将其列为第三类致癌物质,并提出禁止使用西维因。我国已经将西维因列为限制使用农药,但是目前仍在地表水中检测到西维因。因此,环境中的西维因需要消除。微生物在西维因降
学位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钾肥。当前钾肥的生产主要来源于可溶性钾,但我国严重缺乏,而不溶性钾资源却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湖北宜昌地区发现储量高达8亿吨的磷钾伴生矿。该矿具有天然的磷钾共生的优良特性,含P2O56~12%,K2O5~10%,若能合理地利用其生产国内短缺的磷钾复合肥,可以缓解我国磷钾肥供需矛盾。由于矿中的钾主要以结构稳定的钾长石(KAlSi3O8)的形态存在,常温常压下难以被一般的酸或碱分解。因此
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命脉。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由于这类能源存在间歇性的问题,需要能源存储。在各类能源存储系统中,可充放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高、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自1991年锂离子电池被索尼公司商业化之后,由于其安全、循环寿命长、比能量高等优点,而成为当今社会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甚至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设备不可或缺的驱动电源。但是,传统锂离子
学位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能源枯竭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共识。目前由于不断增长的燃料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更加环保、高性能储能及转换装置,以钠/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开发也迫在眉睫。电池的性能与电极材料更是休戚相关,依据钠/锂离子电池不同的储能机制,设计开发具有优良性能的电极材料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由于Mo S_2和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高比表面积、通用的电子结构、高机械稳定性、高导电性和理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