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嘧菌酯是由先正达公司于1996年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对几乎所有的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防效,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瘸、纹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防治14-脱甲基抑制剂、苯基酰胺类、二甲酰亚胺类和苯并咪唑类等杀菌剂的抗药性病原菌。农药环境行为研究是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农药残留动态研究是科学使用农药和制定农药最大允许残留量的基础。本论文研究了嘧菌酯在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嘧菌酯的环境行为(包括光解、土壤降解、水解、土壤吸附和在土壤中的迁移与淋溶等),为嘧菌酯的环境安全性评价及其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成果有:1.建立了嘧菌酯在稻田水、土壤、植株、糙米和稻壳样品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嘧菌酯在不同的稻田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05~1mg/L时,回收率在81.81~109.3%,相对标准偏差为0.96~8.58%。嘧菌酯在稻田样品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kg,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2.经南昌、南京、南宁两年三地的研究结果表明: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及稻田水、土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嘧菌酯在稻田水中的半衰期为0.42~15.7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79~12.36 d,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3.15~9.32 d。24%嘧菌酯.己唑醇悬浮剂以72g a.i/ha及1.5倍推荐剂量在水稻上施药2次和3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d,距最后一次施药14d。水稻土壤和糙米中的嘧菌酯残留量均低于农药残留最大允许限量(0.05mg/kg)。3.嘧菌酯的光解研究表明:在氙灯照射下,嘧菌酯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解速率大小依次为乙腈>水>甲醇>正己烷>丙酮;在2~20mg/L浓度范围内,嘧菌酯在水中光解速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硝酸盐对嘧菌酯水中光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亚硝酸盐在1~2mg/L浓度下,对嘧菌酯在水中光解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10-20mg/L浓度时表现为抑制作用;Fe3+、表面活性剂(SDS)对嘧菌酯在水中的光解起到光敏化作用,而腐殖酸、Fe2+对嘧菌酯有一定的光淬灭作用。4.嘧菌酯属于中等水解农药,嘧菌酯在缓冲溶液中的水解速率依次为:pH9>pH4>pH7;水解同时受到温度的影响,水解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pH4、7、9条件下,嘧菌酯平均温度系数分别为1.16、1.17、1.83。同时,嘧菌酯在自然环境中水解速度大于室内模拟实验。5.嘧菌酯的土壤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好气条件下,嘧菌酯在南京黄棕壤、东北黑土和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3.16、44.15、45.30 d;渍水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为43.05、63.59、77.88 d;灭菌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为68.63、99.02、110.02 d。说明在嘧菌酯土壤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微生物,且在土壤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大多是好氧微生物。6.嘧菌酯土壤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嘧菌酯在三种供试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附曲线能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常数(Kf)分别为0.6817、4.8818和5.9538,嘧菌酯在南京黄棕壤和江西红土中表现为难吸附,在东北黑土中为较难吸附。嘧菌酯在三种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均属于L型等温线。嘧菌酯在土壤中的平均吸附自由能为-13.39 kJ/mol,表明吸附机理主要为物理吸附。7.采用土壤薄层层析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表明:嘧菌酯在三种供试土壤中均为不易移动、难淋溶,说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嘧菌酯不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嘧菌酯淋溶性、迁移性随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江西红壤>南京黄棕壤>东北黑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