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与小说中的画家——对中国古代画家身份问题的几点考察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tisbianbi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要考察的是古代中国画家的社会身份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古代中国绘画的一种价值观的研究,即研究中国的画家们为何而画,社会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他们自己又是如何来看待绘画这个行业的。这些问题其实早就存在于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只是前人没有将它系统的加以论述。本文只是选择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做一彼此有点关联的解答。 第一章所考察的是“图画”、“艺术”与“画家”的一般概念,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从一个学科或职业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画家的身份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发现了中国的情况与西方比较相似,绘画并不象人们所想那样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第二章讨论的是画家与正史即“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和小说的关系,其目的是设身处地从文人的角度来检讨画家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站在历史学家的立场来看,画家是无足轻重的。 第三章是通过的一些主要的画品、画史、画论的分别研究,来表明中国的文人、或者说知识分子对于画家在绘画以外的方面,诸如道德、修养、学问等,似乎比绘画本身有着更多的要求。 第四章所要讨论的是业余画家、或者说是文人画家的问题。文人画家在中国的美术史中扮演着主角。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处理绘画与人生的关系的,是否应该先学好书法再去画画,甚至是先做个大文人、或者先去当一个政治家再去画画。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有限考察,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绘画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文人、或者说是士大夫的参与,使得它的美学观念、趣味标准、形式风格,乃至历史的撰写方式,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与西方绘画的不同;自然,中国画家的文化身份和社会地位也不同于西方。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份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
随着人们对扬州画派书画艺术成就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和关注扬州画派的书画艺术,许多关于该画派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这些研究成果中也有不少关于华喦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