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2008年,从中国北京、河南、陕西、山东、湖北、安徽、浙江、江西、重庆、福建、广东等地采集蔷薇属植物黑斑病的发病叶片共计61个样本,尽量覆盖了中国地域的东部、中部和南部,寄主包括蔷薇属植物的月季、玫瑰、蔷薇、黄刺玫。从中分离纯化得到了22个蔷薇盘二孢菌的分离物。通过测定发现,61个样本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大小差异明显。其中分生孢子的大小、菌落颜色和生长速率三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长的分生孢子(L>18.0μm)一般形成(淡)黄色的菌落,短的分生孢子(L<16.5μm)一般形成(灰)黑色菌落,中等大小的孢子(16.5μm <L<18.0μm)一般形成咖啡色菌落,短的分生孢子形成(灰)黑色菌落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长的分生孢子和中等大小的孢子形成的菌落的生长速率。蔷薇盘二孢菌存在寄主种群,存在黄刺玫、玫瑰、蔷薇、月季4个不同寄主的寄主种群分化,并且在同一寄主的不同品种上存在品种种群分化。寄主的不同是形成蔷薇盘二孢菌的形态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地理来源可能也是形成蔷薇盘二孢菌的形态多样性的原因。中国存在地理种群,其形态上存在分化,即蔷薇盘二孢菌在中国的地理形态种群分布如下: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及华中北部为一类;华中南部为一类;华东北部为一类;华东南部为一类;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为一类。通过田间调查月季黑斑病的发病情况,对月季黑斑病的病情指数进行显著性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的月季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蔷薇盘二孢菌致病性存在多样性,20个菌株被划分为高致病、中致病和低致病三类。其中高致病菌株包括来自北京的Mr2、Mr1、山东的Mr13、杭州的Mr47;中致病菌株包括来自山东的Mr10、Mr12、Mr14、Mr15、来自杭州的Mr45、Mr46、来自湖北的Mr49、来自福建的Mr55;低致病菌株包括来自山东的Mr9、Mr11、Mr16、来自北京的Mr3、来自陕西的Mr53、来自重庆的Mr54、来自湖北的Mr48、来自广东的Mr56,对北京和山东地区为代表的北方菌株的致病与以福建、浙江、广东地区为代表的南方菌株致病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供试菌株进行菌丝融合鉴定发现,绝大部分菌株两两之间都能够完全或者部分发生融合,但不同菌株的菌丝融合状况差别较大,来自湖北的菌株Mr48几乎能与所有的菌株完全融合,而来自山东泰安的菌株Mr11则几乎与所有的菌株都不能够融合;即使来自同一地方的菌株,菌丝融合结果差别也较大,同样来自湖北的菌株Mr49则只能与Mr54、Mr55、Mr48等少数几个菌株能够完全融合。这说明蔷薇盘二孢的菌丝融合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而与其寄主关系密切。对4个供试菌株的ITS1区序列和已知登录号的Marssonina属的菌株进行BLAST分析可知,从北京‘金玛丽82’、杭州华家池、茅家埠月季上获得的ITS核苷酸的ITS1区序列与国外已经提交的AY904059的ITS1区相似性达到了100%,亲缘关系最近,从山东泰安的品种‘素玉’上获得的ITS核苷酸的ITS1区序列与AY904059的相似性仅为97%,亲缘关系较近。上述菌株均来源于Marssonina rosae,其中FJ493247、FJ493248、FJ493249的寄主为月季,FJ493242的寄主为蔷薇,两者的ITS1区序列存在差异,其中有6个位点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是3、15、33、43、87、148。从月季上获取的分离物,这6个位点分别为A、C、C、A、C、G,从蔷薇上获取的分离物,这6个位点分别为G、T、G、G、T、A。经过扩增比较发现Marssonina RosaeITS1区为高变区。从而证明蔷薇盘二孢菌在遗传上存在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