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是整个金融理论的核心,金融学的任何一个分支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对风险的规避和定价上。在实务界,无论是银行、保险、证券还是地产、信托,风险控制部门在保证其机构正常运转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即使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面对着风险。因此,风险决策分析是一项既有理论重要性又有现实实用性的研究。但是我们真的了解风险吗?我们对于风险行为的认识有多深呢?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将经济问题数量化表达,那么任何研究的问题都必须要有个效用函数,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工作,无论是理论推导还是实证检验。而在主流金融学中绝大多数模型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期望效用函数之上的。跟期望效用联系最紧密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也许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也经常运用到的理论,即构建投资组合使得在方差一定的情况下总资产的期望收益最高,或者在期望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总资产的波动最小。然而期望效用函数仅有一个维度来刻画人们的风险态度,即价值函数的凹凸性,这导致了它对人的风险态度“一刀切”的问题,某个经济个体要么是风险厌恶者,要么就是风险偏好者或风险中性者。但现实中我们常常观察到,同一个人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有时表现出风险偏好态度,有时表现出风险厌恶态度。因此,也许我们还有其他的维度来刻画人们的风险态度。也许本篇博士论文对于审稿人以及读者带来最大的冲击是动摇了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风险厌恶态度与价值函数凹性(关于凹凸性的定义,有学者指出国内和国外的定义不同,为了明晰概念,在1.3节统一了凹凸性定义)的等价性。实际上,关于人类风险态度的划分,相关经济学家已经通过实验的方式得到了较为统一的结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篇文章来自于Kahneman和Tversky分别在1979年和1992年发表的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与累积展望理论(Cumulative ProspectTheory)。这也是本篇博士论文主要基于的两篇文章。因为本文中包含了对几个理论的探讨,并且自己也提出了一套证明方法,所以在第1章中,笔者梳理了研究思路并定义了文中使用频繁的符号与概念。第2章,本人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发现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中对于风险决策领域基础性问题的探讨还比较少,大部分都集中在实证方面的研究,并且基于的文章都还是两位学者1979年发表的展望理论,基于累积展望理论的文献国内都见得不多。而国际上,风险决策领域的研究不管是实证还是理论成果都非常多,因此对国际文献的梳理中,笔者主要紧扣本文的主题,筛选与本文联系较紧密的文章进行介绍,主要的脉络有两条,一是介绍与展望理论、累积展望理论相平行,相竞争的文献,二是介绍国外基于展望理论、累积展望理论的文献。第3章,作者结合自己对于期望效用理论的理解,配以图形,对后文中要用到的理论概念进行了细致介绍,主要有:独立性公理、SIMPLEX、复合风险资产、随机占优性、确定性等价,等等。其中独立性公理的修正是相关风险决策理论争论的焦点,本人的理论工作中也对独立性公理进行了一些限制。SIMPLEX是风险资产空间特有的描述等效用曲线的图形,文中将对期望效用理论的SIMPLEX与本人推导的一般展望理论的SIMPLEX进行比较。复合风险资产概念与动态问题联系紧密,本人在谈到风险资产空间凸组合的时候对复合风险资产的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一般展望理论也分别探讨了一阶随机占优和二阶随机占优的合理性。期望效用理论是经典理论,也是衡量其他风险决策理论规范性的比较基准。因此对期望效用理论的再剖析,有助于后文对理论证明的理解跟把握。第4章,主要通过一系列实验问题,解析展望理论如何发现人类多重风险态度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第4章和第3章的风格完全不同,如果说第3章是抽象的,自上而下的,那么第4章则是很具体的,自下而上的。在读完本文后,回头来看第4章对一些心理效应的分类,也许会觉得不太准确。然而我却保持了Kahneman和Tversky的分类方式,因为这代表了人类对自身行为一个自然的认识过程。在此章中最值得强调的两个效应是心理参照点效用和非线性权重函数。在展望理论中权重函数和概率函数是等价的,但在累计展望理论中引入了排序依赖性,权重函数和概率函数就有了区分。总之,第4章包含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实验问题,而且展望理论能解决的问题一般展望理论都能够解决,因此也无需另外设计例子去展示一般展望理论的现实解释力。第5章,累积展望理论引入了排序依赖性,解决了展望理论在规范性上的一些缺陷,让其可以推广到连续形式,以及重新遵守一阶随机占优性。排序依赖是指风险效用函数对风险资产某个或有状态的赋予的权重大小不仅和自身状态发生的概率大小有关,还和所有比它更优的状态或比它更劣的状态的概率有关。具体地,某个状态被赋予的权重大小和其或有状态在其风险资产中的排序有极大关系。本人对此理论的证明过程进行了简述并给出评论。另外,本章中还介绍了两位学者通过确定性等价诱导的实验而进一步得出累积展望理论参数形式的过程,在第7章中进行的实验也主要是遵循确定性等价诱导的思想。第6章,对确定性法则、盈亏分离定理、风险资产空间的凸组合及共同单调性条件,这四个重要的相关法则与定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发现累积展望理论在公理基础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激发笔者尝试从新的角度去给出严谨证明,进而对展望理论系列的公理基础进行一些修补。具体地,一般展望理论保留了期望效用理论的三个公理,并特别对独立性公理进行限制,另外再加入由展望理论实验启发,所想到的两个新公理假设。在这三个公理加三个公理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一般展望理论的风险决策效用函数,简称GPT函数。可以说GPT函数保有了绝大部分累积展望理论的性质,所以说一般展望理论在理论性及现实解释力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在本章还提出了确定性条件下价值函数较为新颖的参数形式,并阐述其经济直觉。最后,对阿莱悖论(Allais Paradox)和艾森伯格悖论(Ellsberg Paradox)给出了一般展望理论视角的解法。第7章,是为了检验一般展望理论的现实解释性而特别设计的实验。本人认为财富状况对于自身的风险态度影响很大,比如富人比穷人承受风险的能力更强。然而累计展望理论在价值函数中并未把个人财富这个重要元素包含进来,一般展望理论的价值函数是纳入了个人财富风险这个元素。所以虽然实验思想上沿用了Kahneman和Tversky确定性等价诱导的思想,但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上我们将多收集一项个人财富的数据。具体地,由于我们实验的被试是大学生,大学生一般没有所谓的个人存款或者财富,我们只能用其个人学期消费这个数据近似代替个人财富数据。不过最后的计量结果表明,纳入了个人财富因素的GPT价值函数对数据的解释力要优于CPT价值函数的解释力。另外,本人利用此实验数据对一般展望理论的推论进行了局部检验,并且还从人口学特征的角度探讨了其对个人风险态度的影响。第8章,是作为前述研究的重要补充,因为无论在理论推导中还是在实验过程中,风险资产的或有状态回报及发生概率都是明确给出的,但现实市场中的风险资产这个两个数据都没有给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无套利定价法则给了一个我们去预测资产价格变化的方法。具体地,本章利用了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例行停牌制度,去验证无套利定价法则对A股价格的影响。本次实证的结果作为正面、积极的证据支持了无套利定价法则。第9章,作为本篇博士论文的结尾,明确了影响人类风险态度的因素不仅仅只是价值函数的凹凸性,更多的时候我们的风险情绪是被另外两个因素所主导——损失厌恶心理以及定义在非线性概率函数基础上的权重函数。最后,本人还尝试探讨了风险决策理论和其他经典理论的联系以作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