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介词兼副词现象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8年陈望道先生首先提出与兼类有关的现象以来,兼类现象一直受到汉语语法学界的重视。经过50到6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大讨论,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在兼类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在兼类现象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鸿篇巨著层出不穷。但是长期以来,在兼类问题的具体研究方面,大多数都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动名兼类和形名兼类上面,涉及到介词和其他词类兼类的很少,所以本论拟对现代汉语中的介、副兼类现象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通过对四本词典的穷尽搜索和比较,确定现代汉语中的介、副兼类词数量为12个,分别是“比较、本、从、将、较、就、连、似、同、向、在、自”。然后分别对这12个介、副兼类词在现代汉语中用作介词的情况、用作副词的情况以及介词副词的纠葛情况进行描写,对于很难区分的中间状况给出鉴别的标准。通过共时的描写,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介副兼类词这个封闭的集合中,内部成员之间既表现出共性,同时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 在一般的情况下,造成介、副兼类词的介词用法和副词用法纠缠不清的原因是介、副兼类词A后的短语是由体词性的中心语带谓词性的修饰语构成的,A修饰中心语时是介词,修饰谓词性修饰语时是副词。这是大部分介、副兼类词所表现的共性。但这12个介、副兼类词所表现的个性差异则更加明显:有的介、副兼类词的介词、副词用法纠缠不清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是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歧义也不能消除,而有的介、副兼类词的介词、副词用法在意义、出现的位置上差别很大,一般不会出现纠葛;有的介、副兼类词的介词、副词用法使用的频率都很高,而有的介、副兼类词只有一种用法比较普遍,另一种用法则不常用。 除了共时地描写介、副兼类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以外,本文也试图从历时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部分介、副兼类词的介词、副词用法在萌生时的关联。通过对“从、本、在、将”几个词的介词、副词用法萌生过程的详细考察,总结出4种主要的关联形式。
其他文献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在与传统撕裂的阵痛和来自他者压迫的剧痛中,国人深陷整体性的焦虑,此时,与王朝国家相对应的民族国家的叙事作为一个现代性事件终究是出现了,这标志着现代时刻在
戏题诗作为我国古代旧体诗的一种类型,一直有着广大的创作群体。但是由于它带有游戏玩笑的性质,创作起来又比较随意,人们在欣赏了它的诙谐幽默之后,便往往忽略了把其作为一种独特
学位
本论文以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为观照对象,以古代文学话语下的性及两性关系的隐喻为切入点,通过对旧有的有代表性文本的梳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性隐喻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努力从两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