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8年陈望道先生首先提出与兼类有关的现象以来,兼类现象一直受到汉语语法学界的重视。经过50到6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大讨论,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在兼类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在兼类现象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鸿篇巨著层出不穷。但是长期以来,在兼类问题的具体研究方面,大多数都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动名兼类和形名兼类上面,涉及到介词和其他词类兼类的很少,所以本论拟对现代汉语中的介、副兼类现象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通过对四本词典的穷尽搜索和比较,确定现代汉语中的介、副兼类词数量为12个,分别是“比较、本、从、将、较、就、连、似、同、向、在、自”。然后分别对这12个介、副兼类词在现代汉语中用作介词的情况、用作副词的情况以及介词副词的纠葛情况进行描写,对于很难区分的中间状况给出鉴别的标准。通过共时的描写,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介副兼类词这个封闭的集合中,内部成员之间既表现出共性,同时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
在一般的情况下,造成介、副兼类词的介词用法和副词用法纠缠不清的原因是介、副兼类词A后的短语是由体词性的中心语带谓词性的修饰语构成的,A修饰中心语时是介词,修饰谓词性修饰语时是副词。这是大部分介、副兼类词所表现的共性。但这12个介、副兼类词所表现的个性差异则更加明显:有的介、副兼类词的介词、副词用法纠缠不清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是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歧义也不能消除,而有的介、副兼类词的介词、副词用法在意义、出现的位置上差别很大,一般不会出现纠葛;有的介、副兼类词的介词、副词用法使用的频率都很高,而有的介、副兼类词只有一种用法比较普遍,另一种用法则不常用。
除了共时地描写介、副兼类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以外,本文也试图从历时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部分介、副兼类词的介词、副词用法在萌生时的关联。通过对“从、本、在、将”几个词的介词、副词用法萌生过程的详细考察,总结出4种主要的关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