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谈对话是会话的一种常见形式。本文通过对访谈对话中的赞扬表达的中日对比,探讨其中的赞扬表达的种类、出现频率和言外之意。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是刊登在中日杂志和书籍上的访谈对话。每个访谈对话时间各为30分钟,经文字处理后平均长度在四、五页。日语语料取自2003年到2005年的《周刊朝日》和《周刊文春》两本杂志,汉语语料取自《鲁豫有约》(2003年出版)、《杨澜访谈录》(2004年出版)和《著名主持人访谈录》(2005年出版)三本书。两部分语料都是根据实际访谈记录的文字资料。参加者为主持人和嘉宾两个人,主持人为40岁左右的女性,嘉宾是社会知名人士。在先行研究中,首先,野元从传统的语义和语法的层面对“赞扬”这一言语行为作了概述,而后熊取、牧野和筒井三位语言学家列举了赞扬表现的三种形式。综合上述观点,可以认为,所谓的赞扬表达就是话者对听者及家人的水平、所属物及性格的积极评价,这种积极的评价是以使听者心情舒畅,感觉良好为前提的。其次,蒲谷和川口把赞扬表达置于“待遇表现”中进行考察。根据话者的表现意图把赞扬表达分为真心给予对方正面评价的“实质赞扬”和为建立和保持与对方良好人际关系的“形式赞扬”两种。此外,小玉在会话分析的领域中考察了赞扬表达的会话管理作用,指出赞扬表达在会话过程中的不同位置以及它所承担的开始、推进和结束会话的作用。另外,从文化交流的领域也有对赞扬表达进行日美、日英和日德的对比研究。以上的研究都没有有关赞扬表达的中日对比研究,而且也没有从会话分析的视角对赞扬表达在会话中的言外之意,尤其是在中日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进行过论述。但是,在实际的交际中,如何充分了解对方讲话的言外之意从而顺利的使会话进行下去,赞扬表达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根据会话的性质、文化背景和会话者间的人际关系有所不同,蕴含在赞扬表达中的言外之意也是非常丰富的。本文是对赞扬表达的种类、出现频度和言外之意进行中日对比的一个尝试。在本论部分,首先对赞扬表达的种类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对对谈中出现的嘉宾与主持人的相互赞扬和嘉宾或主持人对话题人物的赞扬的出现频度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蕴含在赞扬表达中的言外之意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①赞扬表达可以分为直接赞扬和间接赞扬两种。日语会话中间接的赞扬表达被频繁使用,而汉语会话中话者更喜欢用直接赞扬的方式,更加主观的评价对方。②从赞扬表达的出现频度来看,日语会话中赞扬表达的出现频率高于汉语。特别是嘉宾对主持人的赞扬以及嘉宾对话题人物的赞扬的出现频率远高于汉语。③关于赞扬表达的言外之意,日语、汉语的赞扬表达都蕴含着“恭维、奉承”的意思,这种言外之意在会话中起到了建立、维护良好人际关系,表达礼仪的作用。但是,蕴含“支持、理解”、“同感”和“鼓励、安慰”言外之意的赞扬表达在日语会话中频繁出现,起到了“注目表示(即“我在认真听你讲话”)”的作用。而汉语会话中蕴含“询问”、“依赖”、“祝愿”等言外之意的赞扬表达的出现频度高于日语,在使用中占很大比例。④从以上三点可知,虽然日本人和中国人都是把会话中的赞扬表达作为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的一种策略,但实际上的使用方法是有区别的。日本人重视赞扬表达的“注目表示”功能,常把赞扬表达作为建立、维持、强化人际关系的手段,而中国人更关心赞扬表达的实际内容。其次,日本人在赞扬对方时常使用间接的方式婉转地传达认可和赞扬的心情,而中国人则更喜欢以直抒己见,赞扬对方。此外,在回应赞扬时,日本人优先考虑谦虚的会话原则,不完全否定来自对方的赞扬而是通过贬低自己抬高他人,或者转移话题的焦点来婉转的回避赞扬,而中国人有直接否定来自对方的赞扬或直接接受赞扬的倾向。从整体来看,日本人在会话时,为保护对方的消极面子而在双方之间留有一定程度的距离,这一点一般表现在比较重视对方的心情和想法,讲话时比较婉转、客气,注重形式上的礼节。与此相比中国人在会话时,比起形式上的礼仪来更注重交流的实质内容,往往通过直接赞扬来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是两国人民在文化上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性格差异造成的。本研究是以访谈对话为考察对象,今后希望能够收集到其他形式的会话资料来再次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另外,本研究没有把会话双方的性别差异和身份地位的不同纳入考察范围,而加入这两个因素后的赞扬表达的对比研究也是相当有意义的课题。笔者将把这一课题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