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与投资作为企业的两项基本财务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同时是企业价值的决定因素。财务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探讨投、融资与企业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其实,负债影响投资行为及投资效果是其对公司绩效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这一过程也是债权治理的过程。西方学者已就企业债务融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众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们的研究均以成熟的市场经济为背景。而我国无论是证券市场,还是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历史背景和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等都有别于西方企业。因此,其研究结论是否能够用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尚有待实证检验。那么,我国企业债务融资结构与投资行为的关系到底又是怎样的呢?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2002-2007年的数据为研究的窗口期间,以沪深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一组基本能体现企业成长性的变量,建立成长性的综合指标体系,进行成长性的分组。首先,检验企业现金流的敏感性以及在不同成长性企业中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其次,将负债融资细分为债务融资比例,债务期限结构与债务来源结构,具体研究各个部分在不同成长性的企业中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另外,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转轨经济的特征不同于西方,进一步研究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中负债及其结构与投资相关性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西方企业普遍存在的投资现金流相关性在我国企业中同样存在。在不同成长性企业中,低成长性企业存在严重的过度投资状况,这与西方自由现金流假说相符。不过我国整体上似乎并不存在过度投资的状况,这可能是由于负债发挥了相机治理作用所致。另外,从不同的债务结构来看: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结构总体上与投资规模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但债务期限结构(短期负债/总负债)与投资规模在低成长企业中显著正相关,说明短期债务比重较少的债务期限约束了低成长企业的过度投资。在通过进一步检验不同股权性质对负债投资相关性影响差别的回归中发现:国有股权性质使债务融资比例和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规模的相关性变得不显著,使债务来源结构(银行借款/总负债)与投资规模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负债融资比例和短期负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同源性,导致银行借款不仅不能发挥出负债应有的作用,反而还加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