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旅游场域中的利益协作与共赢研究——以湖南湘西德夯村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gi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夯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苗族村寨。1986年,吉首市人民政府设立德夯风景名胜区,德夯村处于景区的核心区域。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德夯村的旅游业已经十分成熟,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与此同时,德夯村的民族文化也在旅游业的影响之下发生变迁。  笔者于2013年5月、6月和7月三次来到德夯村进行调研,运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文采用过程研究的视角展示德夯村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以及政府部门、旅游公司、地方精英、当地民众等不同行动主体在旅游场域中的角色和作为,并深入分析各行动主体的立场和策略。  政府部门作为旅游开发的主导方,在旅游市场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公司的引入及苗鼓文化的再创造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对优化德夯村的整体生活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公司主导景区的整体运营工作,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曾一度忽略当地民众的实际利益,引发双方矛盾,最终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之下与村民实现旅游门票收入共享。  地方精英精通本民族文化,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弘扬本民族文化而努力,并借助于旅游开发这一平台来达到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他们在民族文化的定位、转型和旅游产品的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政府、旅游公司及当地民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开发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当地民众承担了旅游开发带来的多重影响,同时也为争取自身利益和主体性地位而采取各种行动。政府部门、旅游公司和当地民众之间曾因旅游利益分配问题而产生矛盾,甚至影响到景区的发展。后来,在政府部门的努力和协调下,当地民众的主体性地位受到重视,相关利益的也逐步得到了保障。  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为德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议和策略。
其他文献
消费是连接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过剩经济的出现,消费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日益凸现。因
村民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部分,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本研究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资料,从社会资本、政治效能感和政治信任分
学位
学位
综观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从人一开始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世界到人本身再到人自身的生活方式——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符合逻辑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从最初自在的文化到现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