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浅层资源的日趋匮乏,目前中国大部分煤炭资源的开采都已逐渐进入了深部,但随着采掘深度的逐步增大,煤层所受到的地应力也逐渐上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工作面煤体在开采前处于应力平衡状态,随着不同形式的采动作业的进行,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应力平衡被打破,在采动临空面附近形成应力集中区,煤体在高应力状态下容易发生破裂变形和片帮,甚至发生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事故,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井下作业人员安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934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1042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浅层资源的日趋匮乏,目前中国大部分煤炭资源的开采都已逐渐进入了深部,但随着采掘深度的逐步增大,煤层所受到的地应力也逐渐上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工作面煤体在开采前处于应力平衡状态,随着不同形式的采动作业的进行,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应力平衡被打破,在采动临空面附近形成应力集中区,煤体在高应力状态下容易发生破裂变形和片帮,甚至发生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事故,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本文以工作面煤体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工程分析、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ZTTS-322K多场多相耦合三轴实验系统,实验测试并分析了开挖暴露卸载煤体变形破坏的规律及工作面煤壁加载煤体变形破裂规律,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实验模拟工作面开挖,开展了初始载荷对煤体卸载破坏影响实验,揭示了初始载荷对煤体卸载变形破裂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卸载后试样卸载面均会发生变形或破裂,初始载荷对卸载煤体表面裂隙形式、裂隙分布和力学特性等影响较大;煤体试件的破坏程度、裂隙密度和裂隙种类等随着初始载荷的增加而增加,煤体试样的变形量和变形增长率随初始载荷的增加而增加;未发生卸载破裂情况下,垂直于卸载方向的应力-应变曲线存在应力平台,不产生应力降,平台长度随初始载荷增加而增加;高初始载荷情况下试样卸载破裂会产生应力降,应力平台长度明显小于未发生脆性破坏的试件。(2)实验模拟工作面开挖,开展了卸荷速度对煤体卸载破坏影响实验,揭示了卸载速度对煤体破裂演化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卸荷速度对卸载煤体表面裂隙形式、裂隙分布和力学特性等影响较大。煤体试件表面的破坏程度大小与卸荷速率呈正相关关系,煤试样的变形量和变形增长率随着卸载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未发生卸载破裂情况下,应力平台长度随卸载速度增加而增加;高卸载速度情况下试样卸载破裂会产生应力降,应力平台长度明显小于未发生脆性破坏的试件;煤试样在高卸荷速度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低卸荷速度试样更偏向于延性变形。(3)实验模拟煤柱,开展了多方向卸载路径对煤体卸载破坏影响实验。通过对煤体外部裂隙特征进行宏观分析,破坏程度方面由大到小为:四侧应力卸荷试件、三侧应力卸荷试件、单侧应力卸荷试件、两侧对称应力卸荷试件;各个应力路径的煤试样应变由大到小排序为:四侧应力卸荷、两侧对称应力卸荷、三侧应力卸荷、单侧应力卸荷。在发生应力降的应力路径中,三侧应力卸荷应力下降最快,单侧应力卸荷次之,四侧应力卸荷最慢。在发生应力降的应力路径中,单侧应力卸荷的屈服平台最长,三侧应力卸荷次之、四侧应力卸荷最短。(4)进行了多种条件对煤体卸荷破坏影响权重分析,发现在多种条件同时作用在煤体的变形过程中,初始载荷起主导作用,卸荷速度次之,应力卸载路径的作用在三者之中最小。(5)实验模拟工作面煤壁垂直加载,开展了初始加载—水平单面卸荷—垂直应力集中对煤体破裂的影响实验,实验发现:在煤体受垂直应力持续加载后,煤体试件的破坏程度随初始载荷和卸载速度增大而增大;试件垂直加载方向产生压缩变形,水平卸载方向产生膨胀变形,试件垂直加载方向变形、卸载方向变形和峰值强度等参数随初始载荷增加而增加;试件到达峰值应力速度等参数随初始载荷增加而减小,试件到达峰值应力速度、卸载方向变形等参数随卸载速度增加而增大,试件峰值强度等参数随卸载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在初始载荷和卸载速度变量中,八面体强度准则适用性较好,可进行强度预测。研究工作及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煤矿现场工作面煤壁变形、破裂、片帮和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事故演化过程,有效预防工作面动力灾害、保障安全生产等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该论文有图片59张,表格13个,参考文献110条。
其他文献
随着煤矿深部开采与巷道快速掘进技术的发展,巷道壁面裂隙发育程度越来越高。巷道喷浆具有加固煤壁、封堵壁面孔隙、延缓金属支架锈蚀等作用,能有效控制煤体内外部频繁气体交互导致的巷道瓦斯含量增加、煤体氧化自燃。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对煤矿巷道喷浆原材料的使用及工艺的革新提出了严峻挑战。粉煤灰作为我国总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正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将粉煤灰作为矿井喷浆材料取代逐渐枯竭的砂石资源并研发配套的喷浆工艺是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不透水面逐渐取代植被、裸土等自然景观成为典型性的城市地表类型,高密度低渗透率的不透水面提高了城市地表径流的汇流速率和产流量,改变了城市自然排水系统,增加了城市内涝风险。因此,需要研究城市地表径流与不透水面的关系。本文以徐州市区1997年、2005年、2013年以及2020年四期Landsat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遥感与GIS、定性与
煤层气(煤矿瓦斯)的主要燃料成分为甲烷,低浓度瓦斯通常指井下抽排甲烷体积分数小于30%的瓦斯,整体利用率仅有40%左右,其余多数被排放至大气中,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甲烷还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是二氧化碳的25倍,过量的低浓度瓦斯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危机,同时也严重违背我国2021年两会期间提出的“碳中和、碳达峰”以及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之而来带来了许多社会化问题,如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等一系列心理不良情绪诱导因素。这些不良情绪在高校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图形能够通过一定的设计对心理起到暗示作用,随着互动设计的应用,图形互动设计正在视觉传达领域不断发挥着与观者进行心理交互的作用。本文从图形互动设计的角度,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研究图形与心理之间的互动对于缓解焦虑情绪的一定辅疗作用,创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建筑固废的产量也在与日俱增,给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大多依赖人工分选,导致分选效率低下,处理规模偏小,自动化程度不高。因此本文对建筑固废进行智能化分选研究,以建筑固废为研究对象,通过机器视觉技术代替人眼对建筑固废进行目标检测,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代替人脑对建筑固废进行识别分类,通过脉冲气流喷枪代替人手对建筑固废进行分选,将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在照明显示,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前国际研究重点和热点之一。其中过渡金属配合物实现了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有效利用,内量子效率可达100%,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Pt(Ⅱ)金属配合物具有量子效率高,磷光寿命短等优点,引起科学家们的重点关注。但是,辐射跃迁途径和非辐射跃迁途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竞争关系,使得获得高效的量子效率(Фem)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脉动热管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传热极限高等优点,其在电子芯片、大功率LED灯、动力电池、5G基站等高热流密度散热领域表现显出优异的应用前景。但是,考虑到脉动热管内工质的运行为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动,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在本文中,制作了一种具有分流—汇流型结构脉动热管,并对其传热效果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参数及工况条件如下:加热功率(3 W~1
随着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积累的观测数据为研究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然而GNSS观测数据解算的坐标序列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粗差以及缺值等问题,此外GNSS坐标序列中不仅包含着构造信号同时也包含着非构造信号。而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将影响着GNSS坐标序列的精度及其可靠性。因此,对GNSS坐标序列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研究非线性变化的运动规律,建立相应的误差改正模型都将有助于获得更
稳定高质的电能供给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负荷预测对于电力系统而言,事关电力系统规划、调度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为电力系统能够安全与稳定地运行保驾护航。短期母线负荷预测以电网节点负荷为预测目标,为电网调度者提供假想潮流以实现状态估计和安全分析,是负荷预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电力系统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传统的母线负荷预测以确定性的点预测为主,难以应对出力的不确定性。本文所构建的区间预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和能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各国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分布式电源投入是大势所趋,其具有经济、环保和可再生的优点。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传统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和潮流分布发生了改变,对传统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不小的影响,很有可能引起传统的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本文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进行研究,主要做了如下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分布式电源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