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化学掺杂石墨烯—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v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重要的二维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如高透光率,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而成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将石墨烯与晶体硅结合制备石墨烯-硅异质结新型太阳电池,可以省去晶体硅太阳电池制程中的高温扩散工艺,放宽对硅材料的纯度要求,有望在较低的生产成本下实现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从而成为一种具有重要潜力的新型太阳电池。但目前这种电池的效率还很低,稳定性也比较差,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本文围绕提高石墨烯-硅太阳电池效率的主要目标,在石墨烯-硅界面优化和石墨烯性能调控两方面做了系统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创新结果:(1)在石墨烯和硅界面处引入化学性质与石墨烯相似,但电学上是绝缘体的氧化石墨烯薄膜作为介质层,优化了石墨烯-硅界面。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引入可以提高石墨烯-硅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少数载流子在硅-石墨烯界面处的复合,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石墨烯-硅太阳电池的效率获得近3倍的提升,最高效率达到6.18%,且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超过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无化学掺杂石墨烯-硅太阳电池的效率。(2)在石墨烯和硅之间引入带有固定负电荷的氧化铝薄膜,优化石墨烯-硅界面。研究发现由固定负电荷和石墨烯-硅功函数差引起的表面能带弯曲,可以使较高电阻率的硅基底表面发生强反型,由此产生的场钝化效应可以有效地抑制少数载流子在石墨烯-硅界面处的复合。同时,硅表面发生强反型也使石墨烯-硅太阳电池转变为类似于p-n结电池的MIS IL (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inversion layer)电池,有效抑制了多数载流子的热激发电流,降低了电池的反向向饱和电流。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石墨烯-硅太阳电池的各项参数(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均有显著提升,电池最高效率达到8.44%,进一步提高了无化学掺杂石墨烯-硅太阳电池的效率记录。(3)利用电场掺杂调控石墨烯性能。在实验上同时实现了外加电场掺杂和内建电场掺杂,后者是通过将铁电高分子材料(偏二氟乙烯与三氟乙烯的共聚物)引入石墨烯-硅太阳电池结构,利用其极化产生的内建电场实现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电场掺杂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功函数),可以使石墨烯-硅太阳电池的效率提高1-2倍。(4)通过和银纳米线复合,调控石墨烯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烯的导电性可被有效提升而其功函数保持不变。将方块电阻达9 Ω/□,品质因子达168,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的石墨烯-氧化石墨烯-银纳米线复合薄膜,用于制备工作面积放大1-2倍的石墨烯-硅太阳电池,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填充因子,获得最高效率为8.68%的无化学掺杂石墨烯-硅太阳电池。
其他文献
以耐低钾的玉米自交系90-21-3和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丹937为试材,利用4个水平钾浓度的水培方法,研究低钾胁迫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述评姜秀云《灵枢·师传篇》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从古至今人类寻求养生长寿之道从未间断过。欲得长生,必究养生。”《黄帝内经》首论中医养生之
本文对败酱草植物古今药用情况进行了本草考证,分析败酱草混杂品种形成的原因,指出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为败酱草的正品,建议今后的《中国药典》应予以收载。
<正> 一、自我认同感的界定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它是一个人在
中医急症的发展应当"扬长避短",注重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中应中西医优势互补,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辨证运用西药以提高疗效,将循证医学与中医急症相结合,促进中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预防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应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
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网侧负荷结构的变化以及电力电子换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直流电网的优势日益凸显。目前,产学界已对直流电网的稳定性、故障保护、网络拓扑结构等问题展
高压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其表面电晕放电较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设备质量问题或受环境影响,以及运行中设备表面出现缺陷都会引起电场集中而发生电晕放电。在我国已经
传统的安全约束调度是一种确定性的、不具备风险感知和预控能力的调度方式。本文针对计及预想故障的电力系统风险调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模型中耦合电力系统基态、故障后短
对大量输电塔在强风作用下的倒塔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可知,目前多种类型输电塔的结构设计从抗风性能的角度来看不尽合理。输电塔结构在强风作用下存在典型的易损构件、薄弱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