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归仁合剂治疗女性黄褐斑(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参归仁合剂联合氨甲环酸与单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后皮损状态评分,评估参归仁合剂医治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性与安全性。以期能够探索出有效医治黄褐斑的中成药制剂,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探索新的、安全、且方便的临床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及医学美容科门诊就诊病人中选取偏于气血亏虚型的女性黄褐斑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共计120名,而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参归仁合剂联合氨甲环酸片口服,对照组仅予以氨甲环酸片,两组均需接受3个月的治疗,并于治疗第一个月后、第二个月后、第三个月后复诊时,对患者皮损颜色、皮损面积等进行MASI评分,同时测量皮肤亮度(L*)值,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三个月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ASI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肤亮度(L*)值经统计学分析P=0.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到83.0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有65.38%,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于气血亏虚型的女性黄褐斑患者,参归仁合剂联合氨甲环酸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氨甲环酸;(2)参归仁合剂能明显改善患者黄褐斑皮损面积、色素程度及皮肤亮度。(3)参归仁合剂临床疗效确切,服用方法便捷,无毒副作用,病人依从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来说可以显著降低房颤复发,但其复发率仍偏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因单核苷酸
双果糖酐Ⅲ(difructo se anhydride,DFA Ⅲ)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天然功能性甜味剂,具有促进矿物质吸收、促进骨骼生长、改善便秘等功能,而且甜度较高但能量较低,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适用于烘焙、饮料、医药制剂中。但是DFA Ⅲ在自然界中含量较低,利用提取分离的手段获得产品的成本较高;而通过利用化学法制备DFA Ⅲ也存在产物中同分异构体较多,分离纯化困难,并且污染环境等问题。因
模和子模函数的top-k优化问题一直是策略优化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函数和子模函数被用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建模中。在建模实际应用中,为了适用更多的应用场景,研究者们都希望在更普适的模型下研究模函数和子模函数top-k优化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了模函数优化中最受关注的多臂赌博机问题,和子模函数优化中最受关注的影响力最大化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立足于更普适的模型下研究这
背景:心肌尔康(Xin-Ji-Er-Kang,XJEK)是由人参、黄芪、麦冬、玉竹等十四味中药材组成的临床使用多年的验方。临床及基础研究均表明心肌尔康对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血管
第一章阿尔茨海默病谱系患者的海马亚区体积损害特征研究目的:探讨主观认知障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
目的观察“门十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门十针”与“老十针”临床疗效的对比情况,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提供一种具有中医特色
近年来,视觉显著性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通过一系列处理,从图像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区域的信息(即图像显著性),实现了人眼对图像信息的高效获取和处理。目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酸性环境下人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观察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在不同酸性培养基中(A组pH(7.1-7.3),B组pH(6.5-6.7)C组pH(5.
本研究通过亚细胞定位技术、pull-down技术,从细胞结构及蛋白水平对碱蓬脱水素基因进行研究,同时通过观察在盐胁迫条件下,转碱蓬脱水素基因的烟草与野生型烟草的亚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揭示脱水素基因在植物中的耐盐机理。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首先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SsDHN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碱蓬脱水素蛋白SsDHN为混合型蛋白,与三叶草脱水素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与苦瓜脱水素蛋白的亲缘
海岸带是海域和陆域相结合的一定带宽的空间,该空间可视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海岸带规划的要旨在于如何使得海岸带空间功能得以最高效发挥并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互协调。与单纯海洋、陆地空间不同,海岸带具有功能更为丰富、复杂的特点。各功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有时还相互重叠甚至相互矛盾(制约或竞争)。现有的规划模型,仅有针对单纯海域或陆域构建的静态模型,尚缺乏对功能更丰富的海岸带空间的整体规划模型。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