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姆嘉通是在唯理论传统和对艺术的切身体验中阐释美学的,他提出了一个新词“aesthetics”,认为“aesthetics”(美学)就是研究“sense”(感性)的科学。在鲍姆嘉通看来,感性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外在的,产生于自己的身体及其感觉器官,是一种明确的(distinct)感官感觉;第二种是内在的,产生于自己的心灵及其意识,是一种不明确的(confused)感官感觉。而一般意义上的“sense”,只是表示第一种意义,而忽视第二层意义。鲍姆嘉通所讲的美学是放在第二层意义上的,他认为现实感性领域中的东西可以达到一种完善,这样美与完善就联系在一起,因此美就承担了一种认识功能。“Aesthetics”实际上就是一种认识能力,鲍姆嘉通的本意并不是要建立一门美学的学科,而是为了处理知识划分和真理的问题。其实鲍姆嘉通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即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中的最后部分,为他的哲学体系增加了一门新的学科,就是研究那种不明确的感性认识,重新来调整知识论体系。在这样一种感性认识中包括了诗歌艺术对象,因此美学和诗歌艺术就连接在一起,但美学不同于艺术学,不能忽视了美学的哲学属性。鲍姆嘉通用诗歌的案例来解释美学的问题,可以说所有的诗歌谈论都是为了哲学认识论的问题。鲍姆嘉通认为这种不明确的感觉来源于人的低级认识能力,其实这些就是人的审美能力,包括感觉(sense)、想象(imagination)、洞察(perspicaciousness)、记忆(memory)、虚构(invention)、预见(foresight)、判断(judgment)、预感(anticipation)、表征(characterization)这九种能力。与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不同的是,鲍姆嘉通把低级认识能力和高级认识能力放在一个维度,它们是平行的关系,而不是孰优孰劣的关系。这种感官感觉是不明确的,但却是真实的,于是鲍姆嘉通提出了审美的真实和逻辑的真实。形而上学的真实和客观的真实,出现在理性那里,可以通过逻辑手段证明,那就是逻辑的真实,它关系到客体;出现在类理性和低级认识能力那里,就是审美的真实,它关系到主体。美学就是要研究人的这种感觉是如何到达真实的。这种感觉的真实,就是审美的完善。作为美学集大成者的康德,很早就关注到了鲍姆嘉通的思想,一直深受他的影响,最后写出了美学史上的巨著—《判断力批判》。康德对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既有继承,更多地是批判。一个最基本的批判是:康德认为美不是通过认识得到的,必须超越经验的层面,通过反思判断力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