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提高。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房价迅速攀升,超出了许多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力,阻碍了“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始终要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率先创造性地提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从2006年实施至今,逐步形成了分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了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厦门模式成为了全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学习与借鉴的“蓝本”。但是厦门住房保障体系的运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厦门保障性住房的进一步发展。如,经济适用房出现“租售比失调”、经济适用房既不经济也不实用;廉租房出现“搭便车”、骗租行为;退出机制执行难度大,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制度实施的成本;政府财政未来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隐藏危机等。为此,深化对厦门保障性住房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探索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对策,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更具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首先,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文献综述及文章的研究框架与方法。其次,对住房保障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为厦门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第三,探讨了厦门住房保障制度的变迁、居民住房保障的现状、厦门保障性住房的模式及取得的经验、成就。第四,对厦门保障性住房政策、监管机制和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选择国内外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为考察对象,分析了这些区域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借鉴。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针对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