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钨矿捕收剂的捕收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湖南柿竹园选矿工艺中钨矿浮选部分为研究背景,因此选取了黑钨矿、白钨矿、萤石以及方解石四种单矿物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这四种矿物在新型药剂体系下的浮游差。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四种新型捕收剂DHT-1、DHT-2、DHT-3、DHT-4,通过该四种捕收剂与四种单矿物之间浮选条件试验结果,展示新型捕收剂对四种矿物的捕收性能。然后深入研究所研制的四种捕收剂与黑钨矿、白钨矿及其脉石矿物的表面作用机理,以期为新型钨矿药剂的研发奠定理论上的基础。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22.3℃、矿浆pH5.5、药剂用量90.0Omg/L时,DHT-3对黑钨矿达到最佳捕收效果,回收率达84.33%;在22.3℃、矿浆pH 8.50,药剂用量70.00mg/L时,捕收剂DHT-1对白钨矿达到最佳捕收效果,回收率为98.90%;在22.3℃、矿浆pH5.3、药剂用量50.00mg/L时,捕收剂DHT-4对萤石捕收效果达到最佳,回收率为97.50%;在22.3℃、矿浆pH8.5、药剂用量50.00mg/L时,DHT-3对方解石达到最佳捕收效果,回收率达97.50%;通过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对黑钨矿、白钨矿以及萤石在常温、单一捕收剂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浮选指标。以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为基础,借助红外光谱检测分析技术和动电电位检测分析方法,以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Material-Studio分子模拟软件模拟计算,对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捕收剂DHT-3在黑钨矿表面通过氢键与化学键合的协同作用,使得浮选回收率达到最高;在碱性条件下DHT-1与DHT-3在白钨矿表面通过氢键与化学键合协同作用,使得在该条件下的浮选回收率达到最大;在酸性条件下DHT-4在萤石表面通过静电吸附与化学键合的协同作用,使得在该条件下萤石的浮选回收率达到最大;在碱性条件下DHT-3在方解石表面通过静电作用与化学键合协同,使得该条件下方解石的回收率达到最大值。
其他文献
滑液支原体感染是由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为控制滑液支原体感染,本研究利用MS WVU1853株辅以Montanide ISA 206 VG佐剂
本文结合设备状态的信息分析和实现中小型企业预知维修的需要,通过将点检监测方式应用于设备状态管理,设计了一种设备状态点检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此系统由点检工作站、数据库
VxWorks是由美国Wind River设计开发的一种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领域。作为VxWorks系统工程师经常需要解决串口驱动问题。对于BSP和上层应用程序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