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净利差是指净利息收入占平均生息资产的比率,净利息收入是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反映了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的差额,因此,净利差从本质上来说是银行存贷款定价行为的结果,体现了银行的持续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随着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自主定价的权利,同时也面临了更大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那么这两类风险是否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商业银行能否及时调整资产负债项目的定价来提高净利差,补偿风险溢价?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论方面和实证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理论方面,通过引入Gerald Hanweck和Lisa Rya(2005)的银行行为模型来说明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对净利差的影响机制,根据银行行为模型,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定价决策和资产负债结构与数量的变化来引起净利息收入的变化,最终影响净利差水平。实证方面,本文选取了符合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的净利差影响变量,将变量分为利率风险变量、信用风险变量和控制变量三类。其中利率风险通过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波动、基准利差、利率敏感性比率和未到期存款率四个指标来衡量,信用风险通过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率和净核销率指标来衡量,控制变量则包括资产规模、非利息收入率、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经营成本和通胀率六个指标。首先,本文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对我国26家商业银行在2000-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利率风险衡量指标中,净利差与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波动和基准利差正相关,与利率敏感性比率负相关,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反映出了利率风险溢价;在信用风险衡量指标中,净利差与净核销率显著正相关,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同样反映出了信用风险溢价。在控制变量中,净利差与资产规模、非利息收入率和成本收入比负相关,而与资本充足率、经营成本和通胀率正相关。然后,本文以2004年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为界,将样本期分为2000-2004年和2005-2009年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两个阶段,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利率风险的其中三个衡量指标都表现出显著的两阶段影响差异,净利差经历了从无法反映利率风险溢价到能够有效反映风险溢价的变化,而与利率风险的影响过程不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两阶段,净利差都反映出了信用风险溢价。最后,本文将我国的商业银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了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对这三类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这三类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对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敏感度不同,对风险溢价的反映程度也不同。国有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对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都很敏感,并且反映出了两种风险溢价;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也对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敏感,但只反映出了利率风险溢价,随着信用风险的上升,其净利差却在下降;城市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对利率风险不敏感,对信用风险的敏感度比其他两类商业银行低,但净利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信用风险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