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初的山水画坛,因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和个人喜好,董其昌的学术继承人,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画派被奉为画坛正宗。这其中,作为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家学渊源,仕途坦荡,受康熙的宠幸,地位尊崇。其学画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为指导,依照祖父的教诲,从研习宋元名家技法入手,终身学习传统,尤其对黄公望的画法用功最深,晚年的王原祁又醉心于吴镇的墨法,深入学习传统的同时,王原祁能够学而化之,在作品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独到的见解和鲜明的个性,形成苍润浑茫,清逸老辣的艺术风貌。王原祁一生笔耕不辍,创作颇丰。在其众多存世作品中,山水册页画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从王原祁在作品中的题跋和其它相关史料中,可以了解,王原祁对待册页创作有特别的感情。从其少年学画,即以册页始,宦游之前,祖父王时敏又为其专门作一套册页,嘱其随身携带,朝夕研读。其应约为友人所作册页,往往经年累月,苦心经营。纵观王原祁的册页画创作,一以贯之的坚持灌输董其昌“南北宗”的理论,以专研南宗画家,尤其是元四家为依托。往往一套册页,每幅页面选一至两位前贤画家的笔墨风貌临仿。通过册页这种特殊的载体,达到了熔铸百家笔墨精华的学习目的。在王原祁的册页中,虽然每幅作品均以临摹、仿效为题跋。但深入分析,处处显露王原祁自身强烈的特点。从构图来看,册页画因其尺寸有限,往往作边角小品,轻灵有余而丰盈充实不足,王原祁把其独创的“龙脉说”引入册页画创作,使得页面虽小,但虚实得当,主次井然有序,不但毫无拥堵滞塞之感,反而开阔旷远,且画外余味无穷;在用笔用墨方面。王原祁功力深湛,不让古人,其自诩笔端有金刚杵,后人评及此均认为毫不为过。王原祁认为用笔须“毛”、须“涩”,此一理论在其册页中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册页因为其尺寸之小,品评其优劣时才分外要求作品笔精墨妙,而王原祁深谙此道,以干笔淡墨,画云烟石树,笔笔耐得住推敲,处处值得人玩味;在王原祁册页画中,用色更是其突出的特色之一,王原祁吸取历代南宗名家名作用色的精华,而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一改旧法,皴擦点染交替进行,达到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艺术效果。用色明艳而清丽,充满文人画的温润古雅。明清两朝,中国山水册页创作最为繁盛,尤其在清代,画派林立、名家众多。王原祁的册页与其他代表性的册页大家作品相比较分析,更能从个中差异体味王原祁的笔墨性情。王原祁与其精神导师董其昌的册页比较,董氏清逸而王原祁厚重,董以文人墨戏作画,多有荒率乖张之处,而王原祁冲和平淡,下笔谨严,绝无粗疏的地方;在同为南宗正脉的四王画派,王原祁虽然年纪最小,但却是公认的青出于蓝者。在册页创作中,王时敏的苍劲,王鉴的清秀与王石谷的工细虽然各占胜场,但从艺术独创性和综合能力来看,仍略逊于王原祁。与四王分庭抗礼的野逸画派,最以册页创作被世人称道的石涛,天资出众,个性鲜明,以册页为平台挥洒性灵。其作品精奇古怪、出人意表。虽然均受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的影响,但与王原祁的内敛含蓄相比,其奔放磅礴大异其趣,两家作品可谓正反两极,共同铸就了中国山水册页画的最高峰。另外金陵龚贤的册页作品,善用积墨,有静穆幽深的美感,于王原祁的古典美之外另辟蹊径,尤其难能可贵。中国山水画在当代,呈现出多元的局面。各种层出不穷的观念与技法,让人目不暇接。而传统的册页艺术,因为视觉冲击力的弱势已被画家和欣赏者日渐淡忘。在热闹的当今山水画坛,作品尺寸越来越大,而画中的文化和技术含量却与之并不匹配。反观王原祁的册页作品,小中见大的艺术魅力历久弥新。而其创作的谨严态度,册页中对传统山水画各家技法的总结性,自身高度精纯的笔墨之美,以及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的美学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重新审视传统,重新面对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其中大有可观,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