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将逐年增加。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除了与基因、饮食等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人体胃肠道定植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体系,肠道菌群有不可替代的代谢、营养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但是如此庞大的微生物体系带来潜在的致病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动物实验及人体研究均证实高血压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这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的因素。目前,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相互作用仍存在分歧,因它们影响人体代谢的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中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发生变化与血脂代谢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这为高血压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从肠道菌群角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老年高血压者与健康老年者肠道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属数量的差异,并且分析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属数量与血脂、CRR、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线索,为高血压的防治寻求新靶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及体检中心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名,同时选取30名健康对照者,性别、年龄、BMI相匹配,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其它心血管疾病、肿瘤、肝肾等脏器严重损害、糖尿病等其它内分泌疾病、1个月内服用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近4周内患腹泻病或其它胃肠道疾病者。收集每个实验者空腹血样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收集每个研究对象当日粪便样品,经反复离心、去除杂质、洗涤,得到菌体沉淀,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总DNA。根据待测目标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反应完毕后根据PCR软件,计算粪便样品中待测细菌基因的拷贝数,作为定量结果。将此定量结果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属数量与高血压患者脂代谢指标、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和双歧杆菌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老年高血压组直肠真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多形拟杆菌及双歧杆菌属的含量高于老年高血压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属与高血压者血脂、炎症指标之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属的定量分析比较,可以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与对照者相比肠道直肠真杆菌数量增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与对照者相比肠道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属的数量减少。这为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拓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