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蜀城堡“八柱”是宋代四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八柱”的修筑是历史进程的产物,在“丁亥之变”、“辛卯之变”和端阔入蜀等蒙古进攻南宋四川地区的形势下,四川宋军节节败退,宋军坚守百余年的蜀口防线支离破碎,包括首府成都府的四川北部、西部地区纷纷沦陷,四川地区一度仅存数州之地,人口、经济、军队、将领损失惨重。在这样恶劣的抗蒙形势下,加之四川宋军兵马不足、战线过长等不利情况,结合四川本土的山川地势、宋军抗击金、夏时曾使用的西北寨堡、两淮山水寨等经验,在以余玠、彭大雅等人的主持下,对“八柱”进行修筑。其修筑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较早修筑的是靠近蜀口防线的几座重要城堡,如大获城、苦竹隘、运山城等,后随着战事的恶化,修筑范围扩大到整个巴蜀。每座城堡修筑的次数也不同,随着蒙元军队的进攻而不断增筑、巩固。修筑过程中,守臣不仅重视军事设施的构建,为民众、士兵等的文化、教育设施也较为完善。“八柱”在四川战争的宋蒙(元)战争中是争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双方在将帅人才、城池土地和物资粮道方面的争夺。仅现今文献可查,与“八柱”相关的战事就达到四十余次,平均每个城堡有五次之多,宋蒙双方对此展开激烈争夺。蒙元在进攻“八柱”,最为成功的就是招纳降将,“八柱”守臣投降的达到十余人次,占现今文献中记录的守臣的三分之一之多,这在蒙哥汗时期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四川时尤为明显,所到之处,宋军将领多以城降,本质上体现了宋军军力的孱弱、救援的不及时和对降将处罚措施的失当。蒙元通过以降将招纳降将、军事上的步步紧逼、打击宋军粮草运输等形式,使宋军在“八柱”的防御更为困难,为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的最终破灭奠定了基础。由于宋蒙双方军队在四川战场的激烈交锋,导致四川各州县人口急剧下降。在战时,宋廷迫于形势,将“八柱”所在或附近的州府治所迁至城堡上,以致有些县治也跟随迁至“八柱”,以便指挥、管理,并将南宋四川战场的主要军队“四戎司”也迁至“八柱”中的四座城堡,作为抵御蒙元入侵的军事中心。后随着南宋的败亡,元军在已占领的“八柱”部分城堡建“四帅府”,同样作为军事中心。统一四川后,下令将在“八柱”城堡上的各路府州县治所迁回原地,部分已废或地利不便的迁至新治所,并将“八柱”上的军事设施焚毁,以巩固统治。在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缩减州府所辖县数,县的等数也从原先的宋时大部分上、中山变为元初的下。而在战时深受影响的利州路,则由两宋时期归属四川变为归属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