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轻动词结构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0028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采用轻动词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述宾式使役句、存现句和供用句这三大类结构进行了讨论分析。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交代全文的组织框架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介绍轻动词这一术语的由来和轻动词理论的理论背景、演变过程及其在现代汉语研究中的应用,界定本文研究中所用的轻动词。  第三章到第五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对现代汉语中的述宾式使役句、存现句和供用句进行分析讨论。其中述宾式使役句细分成四小类:S1式、S2式、S3式和S4式,存现句分成存在句和隐现句两小类。首先描写和分析各类结构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点,然后运用轻动词理论,分析各类结构的语义构造和句法推导过程,并对一些相关现象进行深入的讨论,如述宾式使役句的歧义现象、领主属宾句。  第六章是结语。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大规模语料库考察的基础上,并取得了一些统计数据,因此,文章得出的结论比较真实可信,能反映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况。本文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把述宾式使役句、存现句和供用句分析为轻动词结构,认为这些结构中都有一个轻动词,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三类句式特有语法意义的来源,还能合理地解释施事出现在谓词之后的特殊语序。  2.将存现句的语法意义重新概括为“某个时空有某些事物存在或有某些事物发生了变化”,并认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中都有一个轻动词表示存在意思的“有”(EXIST),从而对存现句的语法意义和句法推导过程作了统一解释。  3.对述宾式使役句和供用句的句法语义特点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分析,在语料调查中发现了很多典型的例句,得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结论,例如从“那孩子吃了我一身汤、儿子哭了我一脖子鼻涕眼泪”得出“述宾式使役句S3式(NP1+V+了+NP2+NP3[Num+N+N3])的近宾语跟谓词没有必然的论元关系”,从而弥补了已有研究中对语言事实描写的不足,丰富了对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的认识。  4.首次对跟述宾式使役句S3式相关的歧义现象(如“那孩子摸了我一手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认为这种歧义现象主要源于S3式内部的多种语义结构类型,并讨论了构成歧义的必备语义条件以及词汇意义对这些歧义结构的制约作用。
其他文献
古今字是記己錄同一個詞的先後不同的兩個字。本文以字際關係等理論爲指導,從《說文解字注箋》中抽取古今字材料314組,從詞的角度出發,進行窮盡性地分析和研究。 《說文解字
俗词尤其是民间俗词,乃是词体文学的源头活水,它不断为文人雅词注入新鲜血液和生命活力,一部词史正是雅俗互动的发展史。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崇雅黜俗”的传统观念影响,俗词一直未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and control of a new kind of miniature hexapod bio-robot, analyzed the moving principle of the robot. The robot is based on t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与美学发生了语言论转向,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文艺学也出现了语言论转向。在这种学术背景下,金元浦结合中西解释学理论,开始了建构中国当代文学解释学的
CDIO工程教育模式近些年来在教育领域日趋流行,它是以"项目教育和学习"为理念、以学生实际操作为教育主线,带动理论教学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关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汉语词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词语,对这些词语的误写、误用会带来交际的障碍。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汉语教学界开始逐渐重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联性,并对教学中涉及的文化因素
F0 (fundamental frequency) contour was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prosodic environment in continuous speech and a novel model of F0 contours prediction was propose
本文以现代汉语量词为研究对象,试从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量词的空间性特征,并从空间性特征的强弱上对量词进行再分类,分析不同程度空间性量词的语法、语义表现,进而从量、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提问合理,问题获得解决,就能强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