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从国际范围看,还是从国内科技发展的情况看,高校都是国家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开发的主力军。科研作为高校的一个支撑层面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效的科研课题管理,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影响着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向科研要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如何有效加强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催生精品成果,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和科研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科研课题管理由选题论证、组织申报、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鉴定验收、成果转化和应用等主要环节构成。但由于申报、立项、鉴定验收等各环节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大部分科研人员重申报、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管理部门重管理、轻服务,重制约、轻激励。高校科研课题研究水平不高、课题研究延期、成果鉴定流于形式、成果转化率低、低水平重复研究等问题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发挥,制约了高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科研优势的积极作用。在课题全程管理中,各相关利益者作为监控主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和影响对课题研究的监控。但由于其监控主体的责权利不明,课题管理中的监控出现失控,主要表现在:课题管理工作松散、忽视过程管理、管理缺乏针对性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学院(系)科研机构和课题负责人作为课题管理中的主要监控者应从课题组成员搭配、指导选题论证、组织实施研究、严格成果鉴定等方面做好内部监控,课题主管部门、学校财务部门、学校人事部门以及社会其它相关利益者主要应从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科研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实施外部监控。为实现高校科研课题管理中的有效监控,应通过强化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课题组内部管理、严格过程管理、实施信用监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明确监控利益者各自的责权利,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提高科研课题管理水平。因此,在高校科研课题管理中,单纯的内部或外部监控方式对于高校科研课题管理的有效监控可能是不合适的,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互为依托,相互融合。即在重视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内部监控时,也应强调外部监控,尤其是社会相关利益者的监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