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是老年患者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也是约束患者日常活动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的原因。关节置换术通过重新塑造关节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不同年龄、关节活动度和关节畸形的患者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手术仍会有较多的并发症。术后贫血和同种异体输血在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贫血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和最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并且需要大量输血。输注异体血后会带来较多的输血相关并发症,例如:发热,感染,循环超负荷,切口不愈合,栓塞,深静脉血栓和假体松动等。异体血不仅血源紧张,费用昂贵,而且还可能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特别是反复多次输血者。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造成的血源性感染。为了减少输异体血量,纠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贫血的症状,目前我们在围手术期可以采用的较为成熟的方法有: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引流血回输和术后引流血回输等。近年来,随着自体输血装置的不断改善,可以普遍用于临床治疗。本文主要对术后引流血回输系统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进行研究。目的:术后引流血回输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研究。材料和方法:本实验是一个回顾性研究,从2008年11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46岁—80岁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人工膝关节由Stryker (Stryker Corp, Kalamazoo, Michigan)或者Zimmer (Zimmer Holdings Inc, Warsaw, Indiana)制造。患者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无贫血及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史。实验组回输装置采用Stryker公司生产的CBC、ConstaralⅡ型血液回输系统。该回输装置由切口引流管、储血罐、输血袋组成。储血罐底部有两个接口,其中一个是切口引流血入口,另一个是储血罐血液流向输血袋的通道。整个系统为封闭式无菌系统,内部设有电池的微电极负压抽气泵维持负压吸引。实验组(术后自体血引流回输系统组):男:3例,女:33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2.5岁。对照组(引流组):男:5例,女:25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1.5岁。其中骨性关节炎患者62例(93.9%),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例(6.1%)。实验组平均住院15.1天,对照组平均住院19.7天。由于医疗条件相对较差,术后康复条件不足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的原因。术后按上法记录负压引流量,并监测血压、脉搏、尿量、口唇及眼睑粘膜,以估计术后失血情况。根据上述指标确定是否需要术后输血,并对引流血量及输血量进行记录分析。术后第3日(术后72 h)晨抽外周血进行常规检查,记录Hb和HCT指标,以了解血液补充情况。记录所有的输血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引流血量(641.46±283.6)ml,自体血回输量为(481.94±189.99)ml。除了其中6名行双侧置换的患者(12例膝)和一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术后输血外,其余患者均未输血。对照组引流血量(658.62±310.68)ml,输入异体血量(3.21±1.89)u。并且自体血回输后均未发现输血反应及感染引起的发热等症状。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红细胞(p=0.843),血红蛋白(p=0.676)及血细胞比容(p=0.505)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术后引流血回输系统和术后输异体血的方法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自体血回输装置在异体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用血需求,在维持患者血容量和减少输异体血带来的输血并发症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却无法纠正术后患者贫血的状况。因此,在异体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减少输异体血的输注。同时多种输血方式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