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图像与政治的关系在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特殊阶段中尤为凸显,可以说,它是一个颇具政治意味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对中国而言,以连环画为代表的图像在建国之后凸显出它的多姿多彩,它与政治的交集是以巩固政权为内涵的国家话语与民间话语的互动,这种国家意识能够有效表达的有力工具就是连环画。本文通过依托政治学的理论与知识,综合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知识,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传统的政治分析、历史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主要运用历史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以1949-1976年间政治类题材的连环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政治符号理论的分析,力图建构关于连环画作为一种政治符号的解释框架,集中展示二十七年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时期中连环画发挥的政治功能。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指导方针。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从内容、出版发行及图书租赁等各个方面推进连环画的改造。经过新中国对连环画的改造,连环画的题材、绘画方式、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在五十年代中期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在十年动乱时期发展到极致。连环画在创作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人物形象具有模式化的特点,构图处理遵循固定的搭配,画面色彩倾向于以暖色调为主的明亮色彩。作为国家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契合,连环画以图像的形态直观地揭示了一个政治符号体系,在内容上以阶级斗争为主题,在人物塑造上充斥着对道德品质的想象,在思想上渴求呼唤社会的忠诚意识。连环画作为政治符号,在实际运行中有规范化的操作。在符号确定中,连环画的主题思想及题材选择要明确反映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向性;在符号塑造中,文艺创作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构建出具有意识形态感召力的典型人物;在符号推广中,建立起高度计划性的出版发行机制。通过关于民族的历史和共同的民族希冀等共同话语,引起全社会的共鸣,从而实现共同体精神形塑及其正当性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