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一直以来都是二语习得的重点研究领域。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开始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词汇习得。因而心理词汇研究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且活跃的领域。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心理词汇的性质、组织及表征结构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然而大部分专家学者都将研究的重心致力于一语心理词汇的研究上。对二语心理词汇,特别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在构建模式及发展特征上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本文首先对一语心理词汇、二语心理词汇及心理词汇最直接有效的研究方法—词汇联想法进行了文献综述。然后对处于不同水平阶段的英语专业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进行调查分析。本次研究的受试由90名在新疆大学英语专业大一、大三和研一的学生构成。依据语言水平及词汇量的不同,他们分别代表了低、中、高三个水平组。本次研究采用词汇联想测试,考察了受试对于刺激词做出的纵聚合反应、横组合反应、百科知识反应、语音及其它反应的比例构成状况,以及每种反应类型在三组被试中的相互对比及发展的状况。本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该共时研究发现二语心理词汇的构建模式如下:尽管三组反应类型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语音及其他反应,但随着词汇知识的增加,语义反应逐渐增多而语音反应逐渐减少。被试的四种反应类型呈现出从语音反应向语义反应稳步发展的趋势。四组反应类型的构建特征为:在语义特征上,同义词在聚合反应中出现最多;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和词汇知识的增加,受试的反应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固定搭配及常规性搭配;三组受试均呈现了与文化背景及所学知识相关的百科常识类知识。在非语义特征上,语音反应占有大量比例。即使是高水平学习者的反应中也存在语音反应。这证明语音对二语心理词汇组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受试产出的语音反应越来越少,这进一步证明语音是语言习得的初始阶段。本次测试还证明了浴缸效应的存在—即相对于中间部分,单词的开头与结尾更容易被记忆。基于本次研究,针对词汇教学,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教授词汇,并结合词汇频率的影响;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语义网络,加强语义联系;最后,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母语的干扰与介入。针对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对本领域的深入研究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