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装配式混凝土透水桩坝水动力学模拟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骤减,黄河下游河道出现一系列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现有控导工程对河势控制不力、岸滩侵蚀严重。本文以黄河下游某河段为工程背景,设计了一种可快速施工的装配式混凝土透水桩坝,并利用MIKE21 FM构建该河段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完成设计混凝土透水桩坝与传统丁坝的对比分析。以上研究可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桩坝设计的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得知:桩坝的设计参数优选中,桩径、间距、入射角、布设排数对坝后断面流速均有一定影响。桩径的变化主要会增加坝轴线的长度,从而影响桩坝的迎溜和导溜效果,桩径越大,导溜效果越好,坝后流速越低,桩坝的缓流落淤效果越好;间距的变化对桩坝影响不显著,当桩径为1.2 m时,间距为0.6 m时为临界点,相应透水率为33.3%,间距超过0.6 m,坝后过流能力增加,坝后低流速区面积减小;入射角的变化可以显著改变桩坝附近流速分布,随着入射角的增加,桩坝系统的导溜效果不断加强;桩坝布置的排数增加可以显著地增加坝后低流速区的面积,同时降低流速,最高可达40%左右。(2)依据参数优选结果,分析计算桩坝主要技术指标,设计黄河下游装配式混凝土透水桩坝,研究结果证实:桩坝设计流量分别选择4000 m~3/s的整治流量和800 m~3/s的枯水常见流量,设计水位取相应流量对应水位;设计冲刷深度的选取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最终确定为15 m;嵌固深度经过计算,取10 m;设计桩径为1.2 m,设计桩净间距为0.6 m,相应透水率为33.3%。综合上述参数,设计混凝土透水桩坝为装配式结构,桩柱等距线性布置,桩柱之间设置潜坝加强非汛期河势控制,顶部设置有工程桥加强桩坝系统稳定性;设计施工方式选取目前技术成熟的钻孔沉桩,通过预制桩坝的方式增强桩坝承载力。(3)以黄河下游某河段为工程背景,利用2017年黄河下游实测地形资料、水文数据建立了MIKE21 FM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并依托该模型研究了桩坝与丁坝对河流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证实:丁坝与桩坝对河流水位、流速分布有一定影响,且丁坝的导流效果强于桩坝的导流效果,可能是由于本文未考虑边界条件变化,造成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此外,桩坝具有一系列传统丁坝不具有的优势,如基础稳定,可以快速施工,同时,生态的扰动相对较小,有利于底栖生物的生存与繁殖。
其他文献
公路滑坡始终是山区公路建设中重大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分析贵州省开阳县某滑坡的形成机理,并对该滑坡的治理提出建议,为滑坡的防治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波波娜水电站为低坝引水式电站,拦河坝采用混合坝,左岸现代河床布置重力坝段及泄水建筑物,右岸阶地为古河槽,布置面板砂砾石坝段,基础采用土工膜水平铺盖防渗。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内涵为基础,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及优化方法
以重庆永川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利用全站仪对河道复核事项进行数据采集。在南方测绘CASS成图软件系统中,通过数据通讯,将仪器观测数据下载计算机硬盘,利用该数据绘制河道带状数字地形图,并与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施工图比对。通过一系列测量复核工作过程,及时发现影响河道行洪事项,督促整改,以确保河道整治工程按照行政许可批复的技术指标实施。全站仪与南方CASS软件有机结合进行数字化测图,为河道整治工程的测量
通过制度层面的调整和创新,加强基础课程学习、学位课题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联合指导,密切人体解剖学科与临床外科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从而培养出既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又具有优异的临床
“复制和粘贴”是办公过程中最常用的操作,在Word中更是如此,看似简单的复制粘贴,其实包含着不少鲜为人知的技巧和应用。今天我们就一一为大家解析Word复制粘贴的相关"秘密",相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省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文资料系列有了成倍的积累,水文计算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2009年8月12日,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其中血液病学专业性强,与基础医学如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联系密切。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系统利用基础医学知识
陆面蒸散发不仅在水分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进行蒸散发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因此蒸散发在地表能量平衡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对蒸散发的研究显得尤为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原有生理学考试方法存在不少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措施,如丰富考试形式、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减少客观题而增加主观题等,以客观评价教与学的质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