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如何让黑龙江省制造业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引领制造业发展趋势,是值得黑龙江省学术界、产业界思考的重要课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低、高端装备少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传统制造业急需进行调整升级,“智能+”制造业已然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基于上述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智能+”制造业的相关概念界定、内容和特征的分析,深入了解了“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从政策激励视角,依据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税式支出理论,探讨如何通过为制造业“添芯增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黑龙江省现行的“智能+”制造业的财税激励政策进行分析,经数据和政策的总结提出,黑龙江省“智能+”制造业的财税激励政策存在财政补贴政策效益低下、财政投融资效果不佳、地方财政政策精准性弱、税收优惠政策作用弱化等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借鉴了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广东、江苏和重庆的发展经验,发现财税政策与“智能+”制造业发展起正向激励作用。运用OLS回归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结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增强“智能+”制造业的财政补贴政策效果、推进财政PPP项目建设、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强化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