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存危机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马克思自然观逐渐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生态危机就是自然的一种“病态”,如果久病不治就会导致自然的死亡。为了探求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我们回到了马克思,试图从马克思那里汲取智慧。马克思针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自然之死”,分析探索了实现自然复活的道路,进而形成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贯穿马克思自然观的一条主线。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不仅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诉求。本文从马克思自然复活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和发展过程出发,系统梳理了马克思自然“复活”思想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劳动异化论视域的自然复活,马克思把劳动视为人与自然的中介,从劳动产品的异化分析入手,揭示了劳动活动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即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进而把“自然之死”归因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自然复活就必须实现私有制的自我扬弃。二是实践生存论视域的自然复活,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把实践作为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基础,认为“革命的实践”是解决人的改变和自然的改变相一致的关键,论证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三是两种生产论视域的自然复活,马克思从个体生命的生存出发,认为人为了生存就必须要生产,由此产生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并且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两个维度论证了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自然的复活。四是物质变换论视域的自然复活,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物质变换概念,把劳动看作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物质变换的断裂导致了“自然之死”,其根源在于劳动的社会组织方式。马克思的自然观对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