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洋面上的猛烈风暴。海南省是我国国土面积第一大的海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台风给所影响的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雨和湿润的空气,但是同时也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台风及其二次灾害既会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给灾民造成心理障碍,甚至严重的精神创伤,又能导致皮肤病、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等的发病数上升。在我国传染病报告系统中,将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其他种类的感染性腹泻作为一大类疾病逐级上报,统称为感染性腹泻,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的丙类传染病。该类疾病可以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多重病原微生物引起,其发病率高、流行地区广、涉及人群大,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亿腹泻病的新发病例,死于腹泻病的5岁以下儿童约有76万,腹泻病成为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但是通过安全饮用水以及卫生设施的改善和讲究个人卫生,腹泻病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台风登陆或者影响某地区以后,会造成当地生活环境的破坏,例如:生活用水和食物被污染,居住地被损毁等,导致卫生状况恶劣,从而引起肠道传染病的滋生甚至流行。本研究以海南省海口市为研究地区,探讨台风对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目的1.对2010至2014年海口市台风月份与非台风月份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判断极端天气事件台风对感染性腹泻流行的影响。2.通过对台风“威马逊”和“海鸥”的两次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进一步阐明海口市感染性腹泻在台风月份的流行情况。3.筛选出台风环境下导致感染性腹泻发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收集、整理2010至2014年海南省海口市历年平均常住人口数、台风、其他气象因素、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及现场流调等数据资料。根据不同资料的性质,采用配对t检验、分层卡方检验,分析台风对海口市感染性腹泻流行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台风与居民感染性腹泻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1.2010至2014年影响海口市的台风共计11个。台风月份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台风月份的发病率,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188,P=0.002)。2.由最高温度、相对湿度与感染性腹泻发病数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4.630,P=0.046),当最高气温界于28.2℃~33.6℃,相对湿度界于74%~84%时:当相对湿度一定,最高气温每升高1℃,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相应地增加约5人;在最高温度一定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相应地增加约353人。3.台风“威马逊”和“海鸥”对调查地区感染性腹泻流行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5,P=0.001)。台风过后,感染性腹泻在人群中流行的风险增加(OR=3.750,95%CI:1.266~11.102)。居民患感染性腹泻与否和经历台风(高温高湿)(OR=2.783,95%CI:1.135~6.823)、病媒生物增多(OR=2.403,95%CI:1.052~5.486)、饭前便后不洗手(OR=24.151,95%CI:5.653~103.182)和吃隔夜饭菜(OR=40.591,95%CI:5.483~300.496)等四个危险因素有关。结论1.感染性腹泻在台风月份的发病率较非台风月份升高。2.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的增多与台风过后气象因素(最高气温、相对湿度)的变化有关,最高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上升与感染性腹泻发病数的增多呈线性关系。3.台风对感染性腹泻在人群中是否流行与居民居住地(城市或乡村)无相关关系。台风过后,决定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温、高湿天气、居住环境中病媒生物增多、饭前便后不洗手和吃隔夜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