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性是动词、动词结构以及句子所陈述的情境的一种重要的事件性特征。具有这种性质的谓词结构所指称的事件在时间上可延展,即具有可以从内部进行观察的过程。由于谓词结构本身的事件性特征、不同语法体标记的选择、句子特殊的语义解读以及事件测量的不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持续性表达存在不同的语义类型,受制于迥异的语义机制。本文着重分析了谓词结构的持续义表达的两种主要方式:进行体和时量结构。基于事件语义学对“体”(词汇体以及语法体)研究的丰富成果以及部分事件分解分析的思路,本文提出具有持续性的事件对应于时间轴都可以分解为若干的子事件,不同的谓词结构所指称的事件和其子事件在“整体-部分”关系上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针对不同的句法表达,我们提出四种不同的持续义:均质性持续、增长性持续、重复性持续和测量性持续。均质性持续是指在持续过程中的每一个子事件(包括子状态)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它反映了“着”在表达持续义时所受到的限制。现代汉语有两个进行体标记“在”和“着”,长期以来基于“动态(‘在’)/静态(‘着’)”二元对立的语义解释(Li & Tompson 1981;Smith 1991;郭锐1993;戴耀晶1991/1997;方梅2000;Xiao & McEnery 2004等)面临无法解释的难题:一方面,“着”也可以用来表达动态动作的进行,但是“着”在表达动态动作进行时受到怎样的语义限制,以及表示动态动作进行的“着”和表示静态状态持续的“着”是否具有一致的语义核心,现有的文献都没有做出解释;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关注“着”和“在”在使用中的对立,但没有解释二者可以互换以及共现的条件。我们通过分析“动词+数量宾语”结构带“着”的使用限制、“同时/顺次进行”解读和“分配/集合性”解读跟“着”共现时的限制、指称复合事件的谓词结构跟“着”共现的限制以及连动结构和存现结构中的“V着”的特点,论证了“着”只有跟具有均质性特征的谓词结构共现,“着”所表达的持续义是均质性的持续。与均质性持续相对立的是增长性持续,它是指持续过程中的每一个子事件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应于参与对象的不同性质或者不同状态,判断的标准是只能跟“在”共现。我们通过分析动结式的进行体表达来论述这类持续性语义。现代汉语的动结式指称某种瞬间结果的实现或者状态的改变,比如“打破、推倒”等,通常认为不能用于进行体(Teng 1974/1979;Tai 1984;Lin 2002等)。但是如果处在逐渐或者缓慢进行的语义下,一部分动结式可以用在进行体中,比如“染红、推广”等。我们从分析动结式的事件性特征的生成过程入手,主张动结式结构的终结性取决于相关论元所指称对象的某方面性质跟补语谓词所指称事件之间的同态关系;如果该终结性的获得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内部过程,那么动结式具有持续性,反之,动结式只表达瞬时的事件。另一方面,有的动结式结构还可以跟“着”共现,这时它们仍需遵循均质性限制,要么指称均质的重复性量级变化,要么指称均质的结果状态的持续。均质性持续和增长性持续是谓词结构的持续义表达的两种基本类型,其他跟持续义表达相关的问题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跟这两种基本的持续义类型相联系。一方面,一些具有瞬时性特征的谓词结构,比如“咳嗽、到达”等,当指称单次事件时,不能出现在进行体中;如果把它们所指称的事件加以复数化,那么就可以出现在进行体表达中。我们讨论了两种情况:重复性语义解读所造成的复数化事件以及受相关名词论元的复数性特征的影响所造成的复数化事件。但是复数化事件在跟“在”或者“着”共现时,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即体现为片段重复和事态重复的对立。片段重复可以构成一个大的均质性事件,因而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均质性持续;而事态重复由于每一个子事件都涉及到不同的参与对象,或者涉及到不同的时间/空间位置,所以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增长性持续。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时量结构无论出现在动词前还是出现在动词后都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现有的分析重视动词后的时量结构的语义表达,并且建立了以“持续义”为核心的语义分析(马庆株1981;Li 1987;郭锐1993;沈家煊1995;Lin 2008等)。但是时量结构可以不表达动作或者状态的持续时间,而只表示对事件的计量;并且时量结构所表达的持续义和谓词结构的进行体表达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我们主张,时量结构的基本语义是对事件的测量,具体有两种测量方式,即整体测量和部分测量。其中,均质性的持续只能通过部分测量的方式来表达,而增长性的持续可以通过部分测量,也可以通过整体测量的方式来表达。不同测量方式的选择受制于谓词结构不同的事件性特征。持续义只是时量结构对事件测量的一类特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