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石流灾害是我国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它更加集中发生于我国的西南部山区。“5.12”汶川地震后,强震区附近泥石流从活动频数和规模上都有所增强,而且很多泥石流灾害都是在超越工程设计频率下暴发的,城镇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地带,自然成为了泥石流灾害的高风险承载对象。1961年7月3日汶川县城区南段区的南沟暴发了泥石流灾害,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并对沟口位置的威州师范学校等数千人的生命造成了威胁。受“5.12“汶川地震影响,南沟两侧山体结构遭到破坏,沟内及两岸的崩塌、滑坡等松散固体物质变得的丰富,这为南沟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加上受山区地形的限制,南沟沟口的人口及房屋建筑密度较大,因此南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性依然存在。通过开展对南沟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的研究,来对汶川县县城的合理布局及抗灾、减灾、防灾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论文通过对南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特征调查研究,综合评价其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性。在危险性评价中,首先选用合适的模型,并利用不同频率下南沟泥石流的容重、一次冲出量、堆积扇坡度、流域高差等参数,对南沟在不同频率下最大堆积长度、最大堆积宽度、最大幅角进行预测;然后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并结合南沟沟口实际地形,对南沟预测危险范围进行确定。其次以1:2000地形图为基础,利用GIS工具对堆积扇的坡度和距离扇面沟道距离两个参数进行提取,最后在GIS中对两个因子进行叠加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得到南沟泥石流危险性分区评价图;在南沟易损性评价中,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判读,对研究区承载体的分布位置、类型、价值及折损系数等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研究区进行栅格化处理,应用GIS工具的分类统计功能,得到每个栅格内物质和人口的最大潜在损失度,最后根据损失度的大小得到南沟泥石流易损性分区评价图;对南沟风险性的评价,应用了“风险(risk)=危险性(hazard)×易损性(vulnerability)”计算模型,然后在GIS工具中对南沟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通过以上研究和分析计算,论文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南沟泥石流在50a、100a、200a、500a不同频率下的容重、一次冲出量和堆积扇坡度参数,并选用适当的模型对南沟的危险范围进行了预测,预测危险范围的面积分别为67082m~2、77010m~2、88198m~2、103749m~2。(2)南沟泥石流易损性评价结论为:人口易损性评价中,高易损区面积为6807m~2,占总面积的7%;中易损区面积为17591m~2,占总面积的17%;低易损区面积为79352m~2,占总面积的76%。物质易损性评价中:高易损区面积为9530m~2,占总面积的9%;中易损区面积为26861m~2,占总面积的26%;低易损区面积为67359m~2,占总面积的65%。(3)南沟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的结论为:高风险区面积约为15775m~2,占预测危险范围总面积的15%;中风险区面积约为38443m~2,占预测危险范围总面积的37%;低风险区面积约为49529m~2,占预测危险范围总面积的48%。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扇面沟道附近或泥石流沟口出口处的房屋建筑处,特别是住宿区,这是由易损性和危险性叠加的结果,和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使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