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财务学的新视角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d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决策是企业重要的财务决策,不仅仅会引起公司现金流的改变,还会对公司的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本结构的改变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重新分配。理性的融资决策是在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前提下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为目标的行为。从现代金融理论的观点来看,当企业需要资金而进行资本融资时,首先是使用内部留存收益,其次是举借外债,最后才是发行股票。但是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表现来看,在外部融资方面存在着与标准融资理论相悖的现象,即在外部融资选择时,首先考虑股权融资,其次才是债务融资。因此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突出特点是典型的股权融资偏好。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呈现出一种非理性,融资演变成了一种“圈钱”的代名词。这种非理性融资决策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声誉,破坏了上市公司的发展,更严重的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中外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投资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次序截然相反的行为进行了众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都是从传统公司财务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各种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差异来解释这一现象。近年来迅速崛起的行为财务学中提出的新观念却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对资本市场有效件假说提出了质疑下,行为公司财务着重观察资本市场条件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股票市场往往不那么理性,往往给企业价值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融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企业融资行为与资本市场融资环境密切相关(GrahamandHarvey,2001),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估或低估是融资行为的重要考虑因素,公司往往根据资本市场条件变化选择融资时机。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的实践中,更多的考虑资本市场融资条件的变化,而不是债务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本文在综合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精华的基础上,从行为财务学的角度出发,在非有效市场假设下,建立模型,结合实证分析对我国上市偏好股权融资的动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的核心结论在于:我国资本结构中的异常是企业管理者利用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结果。管理者利用市场时机所作的融资决策对资本结构具有长期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是过去历史融资决策的累积性结果。股票市场的错误定价是造成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重要外因;而股权分置则是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重要内因。
其他文献
本文对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收集有关外文文章,得出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史上重要风险事件,并予以总结。跟踪最新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
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保险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保险欺诈由此产生.本文根据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