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一般认为诈骗罪既遂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对方(受骗者)产生(或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处分财产行为是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要素。由于刑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使得通说认为的诈骗罪必备要件的处分行为是否必要、处分行为内涵究竟为何,仍然众说纷纭。本文以诈骗罪中的处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处分的结构性分析为重点,详细分析了处分行为和处分意思,并对诈骗罪中的“处分”与其他要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作了讨论。为详尽地理解和把握处分这一要件,论文主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问题的缘起(第一章)、主观层面上的处分(第二章)、客观层面上的处分(第三章)、处分的因果定位(第四章)。第一部分从介绍权威教科书中仍有争议的一些案例以及近年来多发的在山寨机票网买票被骗案件和在超市偷换条形码案件开始,该部分在简要说明具体案情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学者以及司法实践部门对案件的定性存在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分歧,并梳理归纳出各观点之间的争议焦点主要在于处分意识有无必要、处分意识的具体内容、处分行为的本质、处分行为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以此为契机,引出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主要论述内容。第二部分是本文论述的重中之重。在对主观层面上的“处分”研究时,本文对现存的处分意思必要说、不必要说、折衷说三种学说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认真的分析,并对处分意思必要说的合理依据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关于处分意思具体内容的研究,主要选取了权威教科书中以及司法实践中具有争议性的案件,介绍了国内学者们对于这些案件的观点,并在辨析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归纳了受骗者对处分财产的占有状态、外形、数量、性质、种类的认识程度。同时,对处分意思表达的自愿性这一特征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客观层面上的“处分”,主要采取结合民法的相关理论以及诈骗罪保护的法益的方式,探究处分行为的本质特征,从而厘清刑、民二法中处分行为的关系,合理限定处分行为的外延。除此理论上的分析外,本文还将对无权处分、无钱食宿等几种特殊行为展开详细的辨析,以进一步深化对处分行为本质的认识,正确把握处分行为的外延。第四部分,笔者以处分在因果链条中承上启下的地位为切入点,分别阐释了处分与认识错误、财产损失的因果关系,在阐释的过程中也结合了找钱诈骗以及诉讼诈骗以深化对处分和其他要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把握处分在诈骗罪的定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