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1年生闽楠祼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测定闽楠苗木生长、养分吸收和利用,及土壤微生物等指标,揭示施肥对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为该树种苗木施肥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推动闽楠人工林产业的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氮磷钾平衡施肥对闽楠幼苗生长有影响显著。当氮、磷、钾肥在“2”水平时,闽楠幼苗生长处在最佳状态。建立肥料与质量指数的一元、二元和三元二次效应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年生闽楠祼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测定闽楠苗木生长、养分吸收和利用,及土壤微生物等指标,揭示施肥对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为该树种苗木施肥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推动闽楠人工林产业的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氮磷钾平衡施肥对闽楠幼苗生长有影响显著。当氮、磷、钾肥在“2”水平时,闽楠幼苗生长处在最佳状态。建立肥料与质量指数的一元、二元和三元二次效应函数方程,三元二次方程为最适模型。优化模型后,得出最佳N、P、K施肥量为0.373~0.420g/Plant(N),0.086~0.106 g/Plant(P2O5),0.243~0.280g/Plant(K2O),氮磷钾的比例为1:0.20:0.43~1:0.65:0.75。(2)施氮、磷、钾肥促进闽楠苗木干物质积累,提高根、茎和全株的N、P、K含量和积累量,但对叶片N、P、K含量积累量的影响变化大。根N积累量、根P积累量和全株K积累量为闽楠幼苗生长的关键指标。氮磷钾配合施肥,促进闽楠苗木吸收养分,幼苗根、茎和全株干物质的积累量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降,N、P、K含量、累积和分配趋势与干物质发展趋势基本一致。(3)氮肥对闽楠幼苗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钾肥,最小为磷肥。氮磷钾单因素施肥提高根N、P、K,茎P分配率,降低叶P、K分配率,中等水平施氮磷钾量提高茎N分配率。中低水平施氮利于根的生长,高水平施氮利于叶的生长。调整施磷肥量可以调控闽楠幼苗径的生长,在中等施磷径生长达到最大;增施K肥主要通过影响P吸收利用,促进苗木生长。(4)氮磷钾三因子互作施肥对闽楠幼苗生长促进作用最强,其次为双因子互作施肥,接着为单因子施肥,其中NK肥利于闽楠的营养元素的吸收,NP肥利于闽楠的营养元素的利用;通过提高N和K肥表观利用率与C固定量促进闽楠苗木生物量增长,但三者受P吸收与利用的制衡。(5)氮磷钾施肥降低闽楠幼苗土壤的细菌丰富度、多样性和网络稳定性,且三因素单作施肥抑制最大,其次为双因素互作,最小为三因素平衡施肥。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异常球菌-栖热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为闽楠幼苗生长的关键微生物。氮磷钾肥在合适的配比下闽楠幼苗土壤会产生自己独特的微生物菌群。(6)NPK施肥显著影响细菌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微生物对元素吸收,其次是细胞复制,最后是基础代谢。不同的氮磷钾施肥主要显著影响3条代谢通路,而Chujaibacter,Acinetobacter(异养硝化菌),Subgroup6,Ramlibacter,Brady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和Thermus(嗜热栖热菌)这6个细菌种群是影响细菌代谢显著差异的关键菌群。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柱具有力学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等优势,但钢管外露使其耐火性能较差。为此,课题组提出了内置箍筋做法(即在总用钢量相同的情况下,将钢管适当减薄并在管内设置箍筋且二者之间预留一定净距),力求实现多数情况下钢管无需防火保护的目的,既明显降低与防火保护相关的综合费用,同时也消除长期服役过程中可能因防火保护层劣化所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结合建筑固废循环利用思想,本文对内置箍筋的方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柱的耐
非线性系统辨识已成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应用的基础问题之一,它的应用遍及了工业领域、人体生物信息领域、生态系统领域以及经济系统领域等。为了分析系统运行的状态以及设计系统的控制规律,通常需要准确地获得该系统的数学模型。然而,在缺乏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获得系统的数学模型往往很难。本文提出的系统辨识方法是建立在神经网络基础上,它借助神经网络的强大非线性逼近能力以确定系统特征的定量依存关系。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三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可以提供一种不依赖神经肌肉传导的人机交互通道,将头皮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作为信息载体,传输到计算机并转换为外部设备的控制指令,实现人脑和外部环境或设备的直接交互。BCI领域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实用前景。如何提高系统的性能以及发展更实用的BCI系统,是BCI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迫使着能源的消费结构从传统的化石能源逐渐转变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从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适应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电网的感知与控制能力,传统电力系统已逐步向高度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这使得未来的电力系统将是一个信息与物理高度融合的大型非线性复杂系统。另一方面,近
无镍Ti基形状记忆合金(SMAs)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超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孔Ti基SMAs的多孔结构还带来了低弹性模量(与人体骨弹性模量更匹配)和有利于骨组织生长等优点,成为医学应用前景良好的骨植入材料。但是,高孔隙的引入会使合金强度与超弹性大幅降低。目前能满足人体骨强度和可恢复应变要求的多孔Ti基SMAs的孔隙率都没有超过50%。因此,需要提升多孔Ti基SMAs的强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应用、家庭服务、危险救援、未知环境勘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Mecanum轮的全向移动机器人(Mecanum轮式移动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零半径转弯、在不改变自身姿态的同时朝着任意方向移动,因此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备受研究人员和工程应用人员的关注。深入研究Mecanum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其应用潜力,
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不仅具有纳米材料的一般特性,还整合了有机和无机物种的功能,表现出优于每种成分的独特优势,在药物递送和肿瘤协同治疗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介孔硅基纳米材料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无机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不同类型介孔二氧化硅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极其机理尚不明确,如何通过有机物对其表面改性制备能有效响应肿瘤微环境控释药物,并结合外源刺激造成肿瘤细胞消融,也是介孔二氧化
现已证明具有一定特征的磷酸钙陶瓷具有骨诱导性,而活性离子掺杂对提升磷酸钙陶瓷的成骨和/或成血管等生物学性能具有显著的作用。成骨与成血管息息相关,我们认为凡是能提高磷酸钙陶瓷成骨或成血管性能的方法均具有提高磷酸钙陶瓷骨诱导性的潜质。本文采用实验室自组装构建的高通量粉体合成装置一次性批量制备大掺杂范围的梯度掺杂量单元活性离子掺杂磷酸钙粉体,运用适当的高通量表征手段对活性离子掺杂磷酸钙粉体浸提液及3D打
黑麦(Secale cereale L.,RR,2n=2x=14)是改良小麦的重要基因供体。黑麦1RS取代小麦1BS所形成的1BL.1RS易位染色体具有抗旱、耐寒和增产等特性。1RS的导入提高了小麦的抗旱性和根系生物量,但1RS上具有抗旱功能的区段仍不清楚,这限制了对1BL.1RS染色体的改良。本实验从小麦绵阳11(MY11)与黑麦Kustro的杂交后代中鉴定出1BL.1RS易位系及4种1BL.1
甜菜粕是甜菜制糖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可用于制备具有乳化性能的果胶。果胶分离后的酸性甜菜废粕可继续制备具有两亲性质的碱溶性多糖,仍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此类碱溶性多糖被证实含有疏水性组分,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然而,目前对于甜菜粕碱溶性多糖的提取、结构与乳化性能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突破,导致甜菜粕碱溶性多糖的开发利用受限。基于甜菜粕精深加工面临的市场需求与技术瓶颈,本文以甜菜粕碱溶性多糖为研究对象,系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