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腐败问题是公众学术界一直关注与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对于此类问题,从理论到实证、从原因、背景、表征到策略层面都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中,笔者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媒体对学术腐败的报道为切入点,通过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教育报》五大报纸2000——2015年间以学术腐败为主题的360篇报道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教育学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文献计量与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报道文本的整理与内容的分析,对主流媒体关于学术腐败报道进行了时间、来源、学科、主题、内容分布以及报道方式与选题倾向性的分析;并选取媒体对学术腐败关注度较高的时间点与典型事件以时间为逻辑线索,进行了不同媒体与不同领域关注与讨论方式的比较分析。其结果显示,在报道学术腐败事件的过程中,媒体确实存在负面化的选题倾向,同时,高校教师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话语权有待加强。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了目前新闻报道中高校教师学术腐败行为如下:(一)、学术成果的抄袭、剽窃;(二)、粗制滥造、一稿多投、泡沫学术;(三)、学术学术评价活动过程中的徇私舞弊;(四)、利用权力侵占、抢夺他人学术成果;(五)、对科研经费的挪用、贪污、滥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学术腐败现象与高校教师媒介形象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学术腐败的频发与不正学风的蔓延,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教师群体的道德自律,而这种道德自律的削弱将会进一步增加失范行为发生的几率。在此基础上,笔者以高等教育学为视角,以高校教师群体自身为出发点,探讨了改善高校教师负面媒介形象的可为途径,即增强学术自律、提升媒介素养、改善媒介环境赋予高校教师更多话语权。对于学术腐败报道及高校教师媒介形象的研究与分析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要认清媒体处于对新闻价值的追求而在高校教师群体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倾向性;另一方面也是以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对于高校教师形象研究的一种延伸与补充,也是对改善高校教师形象可为途径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