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是目前指引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为我国钢铁企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较国际钢铁业巨头还有一定的差距,原材料铁矿石资源大部分依赖进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钢铁企业需要提前锁定矿石资源,进而提高钢铁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但在获取铁矿石资源权益后,钢铁企业又必须面临项目建设持续的大量资金投入,这对钢铁企业的战略规划、内外部融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学者多是对钢铁企业的横向并购或是纵向并购交易时点的融资方式进行研究,因此,研究钢铁企业纵向并购后的融资对我国钢铁企业掌握上游矿石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并购的战略协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鞍钢集团纵向并购澳大利亚卡拉拉矿石的案例出发,对纵向并购后的融资进行深入分析。在对鞍钢集团纵向并购后的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本文将案例分为鞍山钢铁集团(2008-2011年)及新鞍钢集团(2012-2015年)两个阶段对比研究。最后,在对鞍钢集团纵向并购后融资总结的基础上,为我国钢铁企业更好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本文研究的问题是:纵向并购后,鞍山钢铁集团是如何进行融资为被并方卡拉拉提供资金支持的?鞍钢集团如何优化融资规划,为被并方卡拉拉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通过上述问题的研究,本文发现:(1)并购交易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外部资本市场的配置行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鞍山钢铁钢集团内部资本的配置行为,集团融资约束显现,难以继续为被并方卡拉拉提供资金支持。(2)集团公司优化配置内部资产,进而优化内外部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为被并方卡拉拉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在纵向并购后,需要及时改变融资策略,制定合理的融资规划,优化内部资本配置,充分利用内外部多种融资渠道为被并方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利用现有的并购理论及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鞍钢集团纵向并购后的融资,总结可以借鉴的内容,为我国钢铁集团公司纵向并购后的融资提供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