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低劳动成本一直是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柱。低劳动成本使得中国在全球产业转移中抓住了机遇,迅速发展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低劳动成本带来的诸多弊端已经逐步显露,如2004年开始出现的“用工荒”问题。依靠低劳动成本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时代是否到了终结的时候?如果在发展初期低劳动成本是中国经济所依托的巨大优势,现在它又对面临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低劳动成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益产生了何种影响?本文试图通过中国制造业的数据来探讨劳动报酬对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来初步展示这一影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采用2001-2006年全国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简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数据和多层线性增长模型中的分段线性增长模型,着力分析了全国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报酬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关系在这六年中变化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发达地区的劳动报酬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全部呈现出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正向影响在减弱。而相对不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或者为不显著的影响,或者为正向影响。说明该区域的低劳动报酬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下还未显现出很明显的不利影响。长三角地区内资企业出现了显著地负向影响并且负向影响在加强,该区域作为发达制造业的代表,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了低劳动报酬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需要警惕。西部地区的内资企业则相反,出现了正向加强的影响,说明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低劳动报酬所带来的更多是优势。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外资企业高劳动报酬水平影响均为正向的并且高于同期全国水平。京津冀地区和中部地区外资企业的劳动报酬水平低于同期的珠三角地区,所以尽管其劳动报酬高于同期其他类型企业,却依然显示出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阐述了选题提出的实际背景和意义。然后对中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对比,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特点。 第二章为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相关理论。该章介绍了效率工资、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中有关劳动报酬对效率影响的内容,为下文分析劳动报酬对劳动生产率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介绍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为下文建立分析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为分层线性模型。该部分介绍了分层线性模型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线性增长模型,分段线性增长模型以及估计方法等。 第四章为模型建立部分。该部分以全国数据为例,展示了分层线性模型建立的过程。包括研究综述,变量的选择,数据的整理,模型的建立和结论等。 第五章为分地区和企业类型分析。利用第四章中的建模步骤,对分地区和企业类型的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 第六章为总结及政策建议。首先总结了文章结论,并且提出不足和改进之处。其次在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如何提升我国劳动报酬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