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秦岭河谷型乡镇的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也陆续开展,由于搬迁安置方式的多样性、乡镇发展需求的差异性,安置住宅的空间使用中存在诸多矛盾。为解决怎样的空间模式,能让“转型升级”后的安置新居更为合理使用,既保留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又能较好地衔接乡镇发展,让安置住户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成为秦岭河谷型乡镇面临的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选取秦岭河谷型乡镇为研究范围,对秦岭地区东段的河南省、湖北省,中段的陕西省,西段的甘肃省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主要针对乡镇安置住宅的功能空间、空间组织、建筑指标、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实地勘查,收集数据资料,用实地调研法、综合分析法相结合,总结出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空间使用上的现状问题——室外功能空间的不相适应、室内功能的可适性单一、生活生产模式与空间组织形式匹配的不合理、空间重组的可能性受限、室内空间的尺寸不合理。通过对住宅空间理论的研究,和对标准、规范的解读,分析了人均建设用地、净密度与容积率、空间尺寸等数据指标,从居住空间、生活行为、建造技术、建设模式四个方面,探究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的空间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对安置住宅的空间构成进行剖析,采用空间指标评价方法对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的空间进行评价,总结了秦岭河谷型乡镇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规范标准中对面积标准和空间尺度不具备普遍适用性,缺少系统性的安置住宅空间设计方法。最后,提出秦岭河谷型乡镇安置住宅模式的设计策略:依据理论规范和政策规定,从面积标准、功能空间、空间组合、竖向空间四方面,对安置住宅提出空间设计方法。根据乡镇的具体需求情况,设计出低层院落式商住型、低层宅店式商住型、多层单元式商住型、低层院落式居住型、多层单元式居住型等五种类型的空间模式及其示例,并说明其适宜的安置范围和人群,为乡镇安置住宅的设计提供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