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问题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产业内分工向功能分工的转变,即都市圈内各城市占据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分工,中心城市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外围城市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太原都市圈作为我国重点建设的14个都市圈之一,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由此,对太原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的研究能够为其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实现城市间互补错位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建议。本文基于城市功能分工的视角,首先,将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运用于城市功能分工的分析,探究了产业链不同环节在城市间的分工,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利用区位熵和城市功能分工指数分析了太原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的现状;接着,通过分析太原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的演变过程,深入剖析了影响太原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的主要因素,并利用面板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初步形成,但整体水平较低,太原和晋中承担生产性服务的功能,其他城市承担生产制造的功能。(2)太原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的演变过程是不同企业或企业内不同部门进行区位选址的过程,影响其城市功能分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交通条件、要素成本、人力资本、要素集聚、政府干预与对外开放程度。(3)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要素集聚显著提升了太原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水平,政府干预则明显抑制了其城市功能分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空间格局、加强交通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够提升太原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水平,实现圈内城市间互补错位发展。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一改以往将R&D活动集中在母国的做法,出现了R&D全球化。与跨国公司R&D全球化相伴而生的是先进技术
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以拉动本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国家所热切期盼的。国外关于FDI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证
在湿H2S环境下,对34CrMo4高强钢的紧凑拉伸(CT)试样按不同位移速率进行拉伸,并对断口形貌及载荷一位移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位移速率在10-5~10-4 mm/s范围内,试样呈脆性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深化改革和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中国银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近年来,外国战略投资者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热情不断高涨,进入的银行数目不断增多,规模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