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性任务。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而教师资源是教育资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2008年,重庆市成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然而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特征非常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因此研究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均衡配置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重庆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均衡配置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一是在文献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统筹城乡”“师资均衡配置”等相关概念,阐述了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对师资均衡配置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二是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测性原则,建构了一个由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能反映师资配置均衡度的指标体系。三是通过《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资料》《重庆市教育经费统计分析资料》和课题组的调研,收集和整理了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并采用极差、标准差、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城乡比值等测量方法,测度了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量、教师质量、师资培训、教师待遇方面的均衡程度。四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总结得出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成效和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探析了影响师资配置不均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根据各项均衡指标的测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重庆市自2008年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以来,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配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1)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量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逐渐减小,县(区)间师生比达到绝对均衡水平;(2)义务教育阶段提高学历教师占比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逐渐减小,县(区)间生均提高学历教师达到绝对均衡水平;(3)小学阶段高职称教师占比的区域和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县(区)间生均高职称教师达到绝对均衡水平;(4)义务教育阶段县(区)间教师月平均工资的相对差距逐渐缩小,且达到绝对均衡水平。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1)初中阶段县(区)间高职称教师占比的绝对差距有所增大;(2)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音、体、美、英学科生师比及校际间教师平均年龄的差距逐渐增大;(3)义务教育阶段师均培训费的区域差距逐渐增大;(4)义务教育阶段县(区)间教师月平均工资的绝对差距有所增大。 研究表明,重庆市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县(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内“重点学校”政策的误导、区域内教师流向政策的错位、教师培训管理政策有差距等。 针对师资均衡配置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以下相关建议: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实行学科教师走教制,解决结构性缺编;推进教师双向流动制度,优化师资配置;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农村教师津贴补贴制度,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待遇等。 本文的研究新意在于以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和定性分析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师资均衡配置的各个指标。目前,将基尼系数用于测量师资配置均衡程度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试图在此方面进行探索。另外,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后收集更加全面的数据,对师资均衡配置做更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