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五大以后,国有企业重新布局,抓大放小,并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而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非竞争性行业。这些非竞争性行业要么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公共品行业,如卫生医疗、教育等;要么是前期投入大、固定成本高的自然垄断行业,如石油、水电供应等行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在中国基本建成,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国有企业改革再次成为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长期以来,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立开来的观点一直存在。对国有经济的刻板影响是:国有企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盈利能力差;如果某家国有企业表现出较好的盈利能力,那它一定是得益于其自身地位、政府的扶持政策等等。甚至有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使得民营企业被迫撤离,人们开始担心“国进民退”。从国际环境来看,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矛头直指中国的国有企业。由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认可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然而,回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也同样扮演过重要角色。虽然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国有企业在西方国家经济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略。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本文试图说明:(1)无论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2)国有企业能够有效地抑制市场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文章首先从市场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现实中市场类型并不像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描述的那样,即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而是非完全竞争的。在非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并不总能够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其次,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工资和价格的调整具有黏性。当经济受到来自需求侧、供给侧的冲击时,依靠市场力量的调整使经济达到均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政府和国有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熨平经济波动。而国有企业可以凭借着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支撑在经济周期中逆风向行事,采取逆经济周期的行为。不因经济下行而削减规模、减少雇佣工人;不因经济下行而减少投资,甚至敢于承担风险、把握机会增加投资。由于逆周期行为意味着要担巨大的风险,因此只有国有企业才能肩负起稳定市场经济波动的重任。文章最后还对国有企业是否能够稳定地区经济波动进行实证研究。文章设置实际GDP增长率的波动作为经济波动的代理变量,利用1999年至2017年除西藏外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GDP增长率面板数据,通过HP滤波法,将实际GDP增长率分离成增长趋势项和短期波动项,对波动项取绝对值衡量来经济波动的幅度。另外设置国有企业控制力为核心解释变量。文章对国有企业产值占比、就业人口占比、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以及总资产占比进行加权求和,并以此作为对国有企业控制力的测度。此外,文章还引进了消费冲击、贸易冲击、投资冲击、技术冲击、工资因素做为解释变量加入模型中。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有企业控制力与经济波动,在全国样本和西部地区样本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国有企业控制力越强的地区,经济波动越小,经济增长越趋向平稳,说明就全国和西部地区而言,国有企业确实稳定了市场经济波动。但是,国有企业对市场经济波动的稳定作用在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样本下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