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质量家底不清,导致质量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诸多问题并造成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如征地补偿“同类同质不同价”引起农民频频上访、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劣”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基本农田保护常“划劣不划优”致使优质耕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为摸清土地质量家底,自2001 年起,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实施农用地定级估价项目,要求成果要合理、方法要科学、应用要及时。安徽省是先行省份之一,其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及应用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目前,该省分等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定级估价已提上工作日程,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及成果应用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技术方法上看,以往农用地评价对于数理统计技术、计算机技术、3S 技术等运用较少;从成果应用方面来看,以往的成果应用寥寥无几,直到2001 年后,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在全国大范围开展后,成果应用研究才零星出现。为改进方法、解决问题,本文从理论、方法技术及成果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1)支撑理论:研究了土壤学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区位理论、生产力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及其在农用地定级估价中的作用。(2)技术方法:分定级和估价两部分、结合数理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展开研究。定级方法有:多因素综合评定法、限制因素法、样地法和修正法。估价方法有:收益还原法和市场比较法。(3)定级估价流程:分别以修正法和收益还原法、因素法和收益还原法实现流程并对一些关键环节作了较大改进,方法更适用、结果更可靠。如,使用现状封闭地块法划分定级单元并以最小外接矩形法解决扩散型因子的赋分问题、使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因素极其权重、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划分级别、使用收益还原法评估土地价格。(4)成果应用:构建了“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体系”、“土地整理评价体系”、“征地补偿标准”。在“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体系”中,以各定级单元面积为权重变量,对所有单元的定级指数进行面积加权得到标准级指数,以同样的方法得到各级别内部平均指数,以各平均指数与标准级指数之比作为不同级别耕地的质量折算标准,进而构建出整个评价体系;“土地整理评价体系”应用不同级别耕地的质量折算标准计算整理以后增加的标准面积,并以此作为衡量评价土地整理的标准。“征地补偿标准”中主要研究了农用地的质量价格、社会保障价格、粮食安全价格、生态环境价格,并以这四种价格之和作为征地价格,以质量价格与社会保障价格之和作为补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