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MSP/OLS影像的湖北省城镇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城镇空间格局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当中。在当前我国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对城镇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的研究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依据点轴系统理论中的“点-轴-集聚区”观点,借助丰富的现代技术手段和相对可靠的测度方法,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城镇节点、城镇联系、城镇集群三个角度对湖北省城镇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主体内容包括以下3个部分:(1)城镇节点的格局及演变研究。首先在提取出1992、2002、2012年湖北省城镇空间的基础上,构建灯光指数模型,测度各城镇规模,分析城镇规模的格局及演变;然后计算两两城镇节点之间的最短交通时间,分析城镇节点之间的可达性及其演变。结果发现,武汉、襄阳、宜昌、黄石、鄂州-黄冈、荆州、十堰是湖北省规模等级最高且地位稳固的城市,其中武汉的极核地位十分明显,城镇的可达性与规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可达性好的城镇往往是位置居中、周边城镇密集的城镇节点。(2)城镇联系的格局及演变研究。分别采用城镇联系强度模型、总量模型和隶属度模型,测度分析两两城镇节点之间的联系格局、各个城镇的对外联系总量格局和各个城镇节点隶属度格局。结果发现,城镇联系的强度、总量、隶属度受城镇灯光规模、区位居中性、周边城镇的密度、与高等级城镇的可达性等因素的影响,1992-2012年湖北省城镇联系的整体连通性大大改善,各城镇节点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密切。(3)城镇集群的格局及演变研究。首先根据各城镇的首位联系方向,分析城镇之间的支配和隶属关系;然后采用凝聚子群分析法,对主要城镇进行“小团体”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节点和联系格局,对湖北省城镇集群的格局及演变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黄石和鄂州-黄冈、宜昌和荆州、襄阳和十堰有着较强的凝聚性,孝感、随州之间联系则相对松散,但它们与武汉之间的凝聚性都很强,并在更高层级上与黄石和鄂州-黄冈很好地凝聚在一起;荆门与宜昌和荆州的联系稳定且逐渐增强;1992-2012年,在湖北省域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分别以武汉、宜昌、襄阳为核心的三大城市群;恩施因为位置偏远,未来可作为一个小型城镇组群重点培育。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地区、不同产业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并日趋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城市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意义重大,但其本身存在着稀缺性和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消耗量
地表温度和湿度是衡量地表能量平衡的两个重要的指标,它们在地表与大气交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研究已经成为遥感领域中的重要的方向,特别是在水文、地质、气象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需要。如何利用热红外遥感获取地表温度和湿度,国内外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利用热红外波段获得地表温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单波段法,分裂窗算法(双波段算法),白天黑夜法(多波段算法)。其中分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使我国海域市场初步形成,处于起步阶段的海域使用权价格管理虽然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就当前形势来看,海域使用权的流转已成为发
在“旅游兴县”城为县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本文对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县域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