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8F-葡萄糖(FDG)正电子断层现象(PET)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分期、预后及疗效评估中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其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中的地位较有优势。即便18F-FDG是被普遍认可的示踪剂,但是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一些新型示踪剂替代或补充18F-FDG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过程的价值。近期11C-胆碱作为的研究热点试用于各种肿瘤的诊治。探究诊断前列腺癌中11C-胆碱与18F-FDG PET/CT显像各自的特点。方法收集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均行18F-FDG与11C-胆碱PET/CT扫描的临床疑诊前列腺癌(PCa)的15例患者。15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学以及长期临床随访证实良恶性。比较11C-胆碱及18F-FDG对前列腺癌(PCa)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数据分析应用SPSS20.0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示踪剂(11C-胆碱及18F-FDG)在BPH与PCa组间SUVmax值;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示踪剂(11C-胆碱及18F-FDG)对PCa的检出率及转移结果;分析两种方法在PCa诊断效能上有无差异。结果18F-FDG PET/CT中PCa与前列腺增生SUVmax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C-胆碱PET/CT中PCa与前列腺增生SUVmax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C-胆碱在转移灶中较18F-FDG高浓聚,18F-FDG和11C-胆碱PET/CT对转移灶检出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1C-胆碱PET/CT诊断PCa的准确度73.3%,18F-FDG PET/CT准确度46.7%;11C-胆碱较18F-FDG显像略占优势但是11C-胆碱假阴性率相对高,9例前列腺癌(PCa)患者中4例漏诊为前列腺增生(BPH);18F-FDG PET/CT假阳性率相对高,6例BPh误诊为PCa;对PCa转移灶11C-胆碱较18F-FDG灵敏度更高,病灶中摄取率高;因此11C-胆碱显像对PCa的精确定位、提高转移灶检出率以及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较18F-FDG显像更值得期待。